[摘要] 一身蓝色长袍,一把泛黄油纸扇——1月17日晚,25岁的李阳站上成都市美美酒店三楼的小舞台,用一口地道成都方言讲起相声,将听众们逗得哈哈大笑。去年3月起,这个小舞台就成为了哈哈曲艺社的专场演出所在地。不过,在李阳和搭档田海龙一起创办这个相声团体时,没想到会有这一天。
一身蓝色长袍,一把泛黄油纸扇——1月17日晚,25岁的李阳站上成都市美美酒店三楼的小舞台,用一口地道成都方言讲起相声,将听众们逗得哈哈大笑。去年3月起,这个小舞台就成为了哈哈曲艺社的专场演出所在地。不过,在李阳和搭档田海龙一起创办这个相声团体时,没想到会有这一天。“当时我们甚至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回忆起创办之初的艰难,李阳红了眼圈。
1989年出生的李阳是土生土长成都人,却自小就对源自北方的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爱好在同龄人中显得有些 “孤独”。“特别是读职高的时候,周围的同学更喜欢上网、打游戏等时髦的玩法,对传统的相声完全没兴趣。”没有氛围,没有老师,李阳只能自己下载音频、视频来学习。一本《侯宝林的幽默》被他视为珍宝,翻得纸张都已脱落。为了学好相声技巧,李阳对自己严格得近乎残忍——练“贯口”(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时,只要中间断一下,就狠抽自己一记耳光,右脸打痛了,就打左边,“有几次脸都被自己打得没有知觉。”直到2007年,李阳有了“知音”,他在网上结识了到成都工作,同样爱好相声的山东小伙子田海龙。
2008年,年仅19岁的李阳告别了自己并不心仪的大学,开始了打工生涯,他一边赚钱一边继续学艺。2009年10月,李阳和田海龙正式组建了“哈哈曲艺社”,自己创作以市井小事为题材的相声作品,展示成都人乐观、自信、积极的精神风貌。两人经常赶公交、逛公园、进社区。“只要看到有人扎堆摆龙门阵,我们就凑过去听,看是否能发掘有趣的素材。”有了作品,想顺利演出也并不容易。“在成都,相声不普及,许多场所不愿承接。”李阳印象最深的是一年夏天,他和几个同伴头顶炎炎烈日,身着长衫大褂,站在马路边,对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演出。换来的,却是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人说他们是一群“瓜娃子”。
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对相声艺术的爱好和梦想。这份坚持,渐有收获。2011年3月,李阳、田海龙正式拜成都相声界前辈丁宝祥为师,明确定位为“新川派相声”。2014年3月,两人注册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一个集演出、培训为一体的创业梦想起航。目前,曲艺社已增加到30多人,创作了上百段原创相声作品。除了每周四至周日的专场演出外,他们还把相声演到了春熙路、宽窄巷子和锦里。
“我这辈子,肯定会为相声一直走下去。”李阳希望,相声能为成都人多提供一种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