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4月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较3月回落0.3个百分点。时隔两月,CPI重回“1”时代;4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环比下降0.2%,4月PPI同比在近6个月首次上升,同比上涨3.4%。
2018年通胀水平如何?业内预测,2018年物价仍将温和运行,预计全年CPI同比平均涨幅在2%左右。
此外,近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协议,将制裁伊朗。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进而对CPI产生的推升作用有限。
猪肉价格已连续15个月同比负增长
4月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4月CPI表现同比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食品价格下降影响。4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个月下降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9%。
从环比看,CPI略有下降,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38个百分点,是CPI下降的主要因素。生鲜食品价格继续下降,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5.5%和1.2%;猪肉、鸡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6.6%、3.4%和1.2%。上述五类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35个百分点。
“4月下旬22个省市平均的生猪价格和猪粮价比都跌至2015年以来的新低,猪肉价格整体环比下降6.6%,同比下降16.1%,猪肉价格已连续15个月同比负增长。”交通银行研究中心指出。
预计蔬菜价格继续回落。“2018年初的鲜菜价格快速上涨仅仅是春节天气寒冷推动鲜菜价格走高,这种天气因素的走高没有可持续性,未来鲜菜价格或进一步下滑。”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
此外,非食品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受清明节和劳动节假期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9.4%、2.7%和1.0%,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4月份国内成品油价迎来三连涨,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环比和同比涨幅都有扩大,涨幅分别为2.6%、8.7%。
PPI同比涨幅近6个月首次回升
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PPI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下降,从6.9%降到3.1%;4月PPI同比在近6个月首次上升,4月PPI同比上涨3.4%,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3个百分点。
“4月PPI同比上涨3.4%,较前值出现回升,主要在于低基数原因,并非PPI价格的回升,预计全年PPI同比大概率不超过2%水平。”邓海清解释,2017年4月PPI环比下降0.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这使得2018年4月PPI同比面临较低基数的问题,低基数因素是推高2018年4月PPI同比的主要原因。
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扩大约0.3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4月PPI环比降0.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2%,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PPI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回落幅度大于生活资料回落幅度,9大类工业购进端价格中有7类价格下降,可能反映工业生产需求偏弱。
■ 分析
“今年物价将温和运行”
近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协议,将制裁伊朗。这是否会导致未来油价快速上涨?
交通银行研究中心表示,“油价在我国CPI中权重占比较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进而对CPI产生的推升作用有限。”
2018年CPI走势如何?邓海清预测,今年全年CPI同比中枢2%,高通胀纯属杞人忧天。
交通银行研究中心则表示,今年物价仍将温和运行,预计全年CPI同比平均涨幅在2%左右,不会超过2.5%。
此外,2018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怎样?邓海清称,预计今年不存在通胀压力导致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应当根据适当的频率连续降准。 “一方面,考虑到今年社融增速下降、‘紧信用’的趋势难以改变,需要‘宽货币’进行对冲;另一方面,在‘严监管’、MPA约束、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下,持续降准和‘宽货币’的作用将仅限于降低融资成本,金融乱象、加杠杆、房地产泡沫不可能卷土重来,这是货币政策‘宽货币’的重要前提和可行性。”邓海清解释。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1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
图为成都某市场内蔬菜标注的价格,一些民众正在挑选。连平表示,虽然P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但环比却是近8个月首次下跌。姜超则认为,3月以来钢价小幅回升,煤价高位回落,油价继续下调,预计3月PPI环比下跌0.5%,同比涨幅降至2.8%。
根据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据商务部监测,1月22日至1月28日,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65元,比前一周上涨5.7%;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1.86元,下降0.1%。
记者综合多方预测,受到天气因素影响,近期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但在高基数的下拉作用下,即将公布的201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而会走低,同比涨幅或为1.4%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保障水平的提高,居民需求的平稳,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食品价格的下降。食品是居民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食品价格的涨幅同比回落,这也许是一个重要变化,食品价格稳定,居民食品支出的稳定,也是支持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
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发布的2017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8%。2017年全年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记者 李金磊)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绝对水平来看,天津、吉林、山东、重庆、湖北、江苏、西藏、广东、四川、山西、福建、上海、云南、安徽、湖南、贵州这16个地区的11月CPI涨幅低于2%。
2017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新疆、海南CPI同比涨幅3.1%并居全国第一,贵州增长0.8%继续垫底。由涨幅高低排序,依次为新疆、海南、江西、河北、广西、浙江、青海、内蒙古、黑龙江、陕西、辽宁、河南、甘肃、天津。
据测算,在10月份1.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
近期,在黑色系、有色系多头行情偃旗息鼓之际,多头阵营中一些“后起之秀”逐渐博得投资者青睐。
据测算,在9月份1.6%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在9月份6.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4.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2.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地方层面,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海南、浙江、陕西外,其余28个省份的7月份CPI同比涨幅均低于2%。
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物价同比涨幅放缓。
环比表现来看,仅1月份受元旦和春节因素影响环比上涨,2月份后随着节日因素消退和天气转暖,食品、服务项目价格回落,环比价格连续5个月下降。1—6月河南工业品价格平均涨幅为2.2%,较上年同期扩大2.7个百分点,同期涨幅自2011年连续下降以来,今年首次呈现扩大趋势,成为拉动CPI上涨的新生力量。
昨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河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这是近5个月以来,河南CPI首次重返“1时代”。宋向清预测,下半年节日多,月饼、酒水等消费增多,集中上市蔬果减少,CPI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