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今日公布,全年经济料实现超预期增长。中国证券报认为,“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的经济现状为实现新旧动能切换提供了有利窗口,宜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释放制度红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经济动能切换面临较好的时间窗口。短期而言,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逐步改善。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伤害在逐步修复,欧美经济回暖迹象明显,IMF、世行等机构调升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异常宽松货币政策在逐步回归常态。2017年中国外贸结束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创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企业效益好转。新动能集聚已显良好态势,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新产业不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增强。去年1-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8.8%,新能源汽车增长46.5%,太阳能电池增长27.5%。这种向好态势有望在今年得到延续。
长期而言,新常态下经济有望维持中高速增长。在不出现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黑天鹅”事件情况下,经济增速在未来三四年保持6.5%上下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三去一降一补”多策并举,经济体系内部潜伏的风险点在稳步排查,有利于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宏观调控体系不断优化,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助于保障经济稳步发展。这为经济动能切换提供了良好的社会预期、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保障。
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态势“好中有难”,这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新旧动能切换。过往经济增长依靠的是低成本的要素驱动和大规模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不高,且付出了较大的社会、环境成本。2008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下降趋势。据社科院专家测算,近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几乎不足0.5%,全要素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仅有5%左右。
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和加快技术创新升级,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路径,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两大驱动力。其中,制度改革是推动经济增长从靠“量”驱动向靠“质”驱动最为关键的因素。比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放缓以及市民化成本较高,削弱了人力要素“量”上扩张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但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社保医疗“软环境”的改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完善,既可疏通劳动力流动渠道,增加劳动力供给,又可提升劳动力素质。技术创新方面,关键在于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行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动人力、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有效融合,培育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释放“工程师红利”。
更多的制度改革体现在完善资源市场化流通、定价的基础制度上。一方面,简政放权,打破垄断,减少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壁垒,建立各类要素在各部门、行业、地区之间自由进退、顺畅流动的市场机制。这可有效减少民间投资“玻璃门”、“特殊企业”僵而不死等“冰火两重天”现象。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开放,在重视资金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管理、供应链、市场规则的学习和借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证券报认为,改革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动能切换的主引擎,期待更多改革红利释放,高质量发展可期。
2017年,全国钢铁去产能超额完成全年5000万吨目标任务,1.4亿吨“地条钢”全面出清,行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扎实开展,职工安置平稳有序……这是12月25日在京举行的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传出的消息。
人们注意到,中国推动三大变革的进程早已启动,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创新即是例证。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新阶段会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在社会产品总量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产品增加值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后,国新办接连召开了一系列重磅新闻发布会,邀请多个部门的官员深度解读中国经济形势,期间传递出了有关中国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信号,值得关注。
截至2016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速贡献了1.2个百分点,同期美国只贡献0.3个百分点,欧洲贡献0.2个百分点。
近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其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后与其他国家相同阶段类似的增速下调,国际上借此兴起一阵“中国经济崩溃论”——这种极度悲观的看法显然是非理性的。
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据MSCI预测,初期将带来170-180亿美元资金流入。
随着需求侧管理的逐步改善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领域稳定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加速积聚。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健康、更可持续,这一波“中国经济崩溃论”同样难逃崩溃的命运。
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发展为世界增添了信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近两天,中外经济智囊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集体为中国经济把了一次脉。把脉的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趋稳,“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
中国积极推动多双边投资贸易体系,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球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为增强全球经济增长包容性作出新贡献。
在由国务院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三大结构性的失衡。
随着“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双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明显上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柔性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