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证监会发布了一个和广大投资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消息: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以落实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适当性管理义务为核心,以投资者分类和产品分级为基础,确保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市场风险,目的在于更好地规范机构依法经营,把投资者保护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期货业协会也同步发布了配套的指引细则。
通俗地说就是:
经营机构要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及时、准确、充分地提醒客户,“你买这个产品赔钱的可能性很大,最好别买”,确保“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投资者”,不能为了追求“多挣钱”,向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小散”和“小白”推销高风险的股票、基金、期货等产品。
举个例子:
我们以2008年香港雷曼“迷你债券”风波为例,雷曼“迷你债券”是由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发行、由雷曼兄弟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安排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债券。远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高回报是雷曼“迷你债券”最为显著的特点。从香港情况看,雷曼“迷你债券”年收益率基本都在5.6%以上,高于同期香港三年期港币定期存款利率。
然而,收益总是和风险相伴而生,雷曼“迷你债券”高回报的代价是其背后隐藏的高风险。销售人员在发行推介时,往往突出宣传信用违约互换相关机构的国际知名度和抵押品的高等级信用,而对相应风险的提示却轻描淡写,甚至故意掩饰。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的雷曼“迷你债券”风波,众多购买雷曼“迷你债券”的个人投资者面临资产的巨大损失。
重点来了!
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7月1日以后的大陆资本市场,经营机构向你推销“雷曼‘迷你债券’”时,必须突出宣传产品背后的风险,如果没有对你进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产品风险等级评估,充分揭示风险并提出匹配意见(更别提故意掩饰风险了),在风波发生后,你可以告他,要求他们赔偿损失!法院在确认“卖者有责”后,经营机构就得赔偿你的损失。
很开心,有没有?!这简直是给咱们“韭菜”发了个“护身符”,再也不是经营机构想“收割”就能“收割”的了。
但是,这是针对普通投资者的特别保护,专业投资者不在此列!
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如何界定?
具体来说,除了机构投资者,自然人成为专业投资者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二是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属于专业投资者的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等。
“专业投资者”之外均属于“普通投资者”。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两类投资者在符合一定条件并经过一定流程后可以进行转化。
专业投资者申请转化为普通投资者后,可以获得与普通投资者一样的保护;符合条件的普通投资者在向经营机构申请并获得同意后,可以转化成为专业投资者,但此时将自主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后果。
“护身符”的定位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还是让我们回到办法本身吧。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时表示,
《办法》定位于适当性管理的“母法”,明确了投资者分类、产品分级、适当性匹配等适当性管理各环节的标准或底线,归纳整合了各市场、产品、服务的适当性相关要求,成为各市场、产品、服务适当性管理的基本依据。
《办法》的核心是强化经营机构的适当性责任,围绕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风险等级、充分揭示风险、提出匹配意见等核心内容,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抓得着的制度安排,规范经营机构义务,明确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履职要求,制定逐一对应的监督管理措施,确保各项适当性要求落到实处,实现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投资者。
这也是境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逻辑,2008年金融危机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要求金融中介机构在向投资者销售产品时,遵循一系列适当性行为准则,确保履行适当性义务,比如美国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进一步提高了金融中介的适当性义务要求。
“护身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邓舸表示,《办法》作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基本规范,首次对投资者基本分类做出了统一安排,明确了产品分级和适当性匹配的底线要求,系统规定了经营机构违反适当性义务的处罚措施。
《办法》共43条,针对适当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主要规定了以下制度安排:
一是形成了依据多维度指标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的体系,统一投资者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解决了投资者分类无统一标准、无底线要求和分类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二是明确了产品分级的底线要求和职责分工,建立层层把关、严控风险的产品分级机制,建立了监管部门确立底线要求、行业协会制定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名录、经营机构具体划分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的产品分级体系。
三是规定了经营机构从了解投资者到纠纷处理等各个环节应当履行的适当性义务,全面从严规范相关行为,突出了适当性义务规定的可操作性,细化其具体内容、方式和程序,避免成为原则性的“口号立法”。
四是突出对于普通投资者的特别保护,向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及差别化服务。
五是强化了监管职责与法律责任,针对各项义务制定了相应的违规罚则,确保适当性义务落到实处,避免《办法》成为无约束力的“豆腐立法”和“没有牙齿的立法”。
普通投资者享有哪些特别保护?
《办法》根据投资者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投资知识和经验、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等因素,将投资者分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两类,目的是要求经营机构根据投资者需求及证券期货产品或服务风险程度的不同,向不同类别的投资者推荐相匹配的产品或服务,并履行差异化的适当性义务。
邓舸透露,普通投资者在信息告知、风险警示、适当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别保护。
具体体现在:
一是经营机构向普通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前,应当告知可能导致其投资风险的信息及适当性匹配意见;
二是向普通投资者销售高风险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应当履行特别的注意义务;
三是不得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或者不符合其投资目标的产品或者服务;
四是向普通投资者进行规定情形下的现场告知、警示,应当全过程录音或者录像,非现场方式应当完善配套留痕安排;
五是与普通投资者发生纠纷的,经营机构应当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其已向投资者履行相应义务。
所以,真的不用再担心被经营机构“收割”了!
中小投资者还能否自由买卖股票?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会有一些“小散”担心,是不是7月1日之后,由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差,就不能自由买卖股票了?
邓舸明确回答称,《办法》并未限制投资者交易自由,而是让合适的投资者购买适当的产品。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投资者主动要求购买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经过特别的风险警示程序后,经营机构仍然可以向其销售产品,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权利不受影响。
通俗地说,《办法》更加强调“卖者有责”,但是卖者尽责之后,“买者自负,风险自担”,股票还是你想买就能买。
办法实行区别对待,“新老划断”
针对部分投资者担心《办法》实行时限的问题,邓舸表示,现有投资者参与证券期货交易是按原有的制度安排进行的,实施新的《办法》将充分考虑这一现实情况,实行区别对待,“新老划断”。
具体的做法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向新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向老客户销售(提供)高于原有风险等级的产品或服务,需要按照《办法》要求执行。向老客户销售(提供)不高于原有风险等级的产品或服务的,可继续进行,不受影响。也就是说现有投资者,如股票投资者,在《办法》实施后,可以继续买卖股票及风险等级不高于股票的产品,但当购买比股票风险等级高的产品时,比如结构化产品、场外衍生品等,则经营机构需要按照《办法》执行适当性管理要求。
同时,鼓励经营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客户回访、自查、评估等工作,主动对老客户的适当性管理做出妥善安排。《办法》是证券期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我会将在《办法》实施后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完善适当性管理制度。
中国证券业协会同日发布了《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协会有关负责人就《指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从哪些方面考察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中国证券业协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证券经营机构可以通过《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对投资者财务状况、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风险偏好以及年龄、学历、婚姻及家庭情况等其他信息进行了解。
风险评估问卷是了解投资者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是过去一直通用的方式。但问卷不是了解和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唯一方式。经营机构还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你的客户”。通过合理设计问卷题目并科学设置得分权重,基本反映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情况,经营机构通过综合考虑收入来源、资产状况、债务、投资知识和经验、风险偏好、诚信状况等,对普通投资者按风险承受能力由低到高分为五类(C1到C5)。对普通投资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推荐与其风险等级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助于帮助普通投资者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合理配置资产,以减少投资损失,增加投资收益。
不同机构的评估结果是否可能不一样?
协会就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产品风险等级划分,向行业给出了五类五级的参考性的框架,各家经营机构将据此对自身的每个产品或服务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因此相同产品或服务的划分应当处在大致相同的等级。
投资者在不同机构获得的评级可能有差别,但不应相差甚远。当然任何时候都不排除个别不规范的机构出现恶意竞争的现象,低者高评或者高者低评都是没有尽到适当性义务的表现,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付出代价。
《办法》要求经营机构建立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数据库,客户基本信息和影响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信息发生变化,都应当在数据库中及时更新。由此可见,客户的评级分级是可以调整的。当然,投资者的这些变化,要及时告知经营机构。
产品或服务风险分级的标准是什么?
证券经营机构可以将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由低至高至少划分为五级,分别为:R1、R2、R3、R4、R5。
具体划分方法、标准及其变更应当告知投资者。证券经营机构向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涉及投资组合或资产配置的,应当按照投资组合或资产配置的整体风险对该产品或者服务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指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复杂性、可理解性、流动性、透明度以及损失程度等因素,确定了各级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特征,形成《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名录》。等级名录只是对五级产品的风险特征作了一个概要描述。至于具体哪一类产品或服务放在哪一级,则需要经营机构根据自己对风险的理解和判断在《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名录》各级中列出相对应的产品或服务清单。
证券经营机构要做哪些准备?
《指引》需要证券经营机构完成公司制度、技术设备、人员配备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方面,各证券经营机构均需要对照《办法》的要求梳理公司的适当性管理操作流程,包括修订证券经营机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以及梳理、优化、完善各业务部门、各项具体业务的适当性管理实施细则。相关制度包括客户分类、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金融产品或服务风险评级、适当性匹配、风险提示和持续适当性管理等措施。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以落实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适当性管理义务为核心,以投资者分类和产品分级为基础,确保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市场风险,目的在于更好地规范机构依法经营,把投资者保护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越来越多的“带病”企业顺利通过发审会的案例,一次次刷新市场对IPO审核“尺度”的“理解”。由此,市场困惑,眼见还能不能为实了?证监会刚刚给出了新答案。
证监会5月2日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揭露了朱康军利用陈某明等42个人的49个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组”)操纵“铁岭新城(000809,股吧)”和“中兴商业(000715,股吧)”两只股票的违法行为。
前深交所工作人员、曾任股票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涉嫌违法买卖股票,日前被证监会作出严肃惩处,罚没款总计达到4.99亿元。他介绍,中央第7巡视组对证监会开展专项巡视期间,向证监会移交了前深交所工作人员、曾任股票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涉嫌违法买卖股票的相关线索。
有这样一家企业,准备卖给一家上市公司,半年内估值增加9.5倍,从1.7亿元一路狂飙到16.29亿元,就因为有几位明星是公司股东。这么高溢价的估值,马上被监管部门盯上并叫停。
相较往年公司债发行人专项检查工作在下半年进行,今年提前至上半年启动。深圳一家中型券商债券人士对此表示,监管层主要防范债券违约风险,2016年4月曾是债券违约高峰期。
“经营机构要在经营活动中始终牢记,真正做到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义务和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在《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实施培训会上如是说。
3月8日,东方日升发布了《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进展暨延期复牌公告》。公告称,截至3月8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询价、报价工作尚未最终完成,将继续停牌。
3月8日,东方日升发布了《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进展暨延期复牌公告》。公告称,截至3月8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询价、报价工作尚未最终完成,将继续停牌。
3月6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了11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全部获得通过,而相比2月27日,发审委审核了9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8家获得通过,1家暂缓表决的结果,证监会审核并通过的数量明显增多。
今天下午举行的证监会例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查涉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大股东减持行为,并购重组存投机炒壳顽疾,将加强监管。
证监会批复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指引明确了分级基金二级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安排,投资者须签署风险揭示书。定位为30万元门槛,进一步明确了分级基金折算业务流程。指引从发布到正式实施会预留5个月过渡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10日消息,2016年11月10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受贿一案。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李量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充分发表了意见,李量进行了最后陈述,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证监会官员在周一的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议上指出,企业再融资募集所得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并需详细披露募集资金的实际投向。不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
【战略新兴板将在明年推出】证监会市场部主任霍达25日说,战略新兴板相关标准和制度正在研讨,上市条件、交易制度、持续监管等方面要吸取创业板的经验教训,开展制度创新,与创业板错位发展、适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