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套现欺诈现三种伎俩
目前,花呗、白条等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新推出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应用日趋火爆。网络支付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起了歪主意。
据相关企业介绍,目前网上所谓的花呗、白条套现,十有八九是骗局。而不法分子欺诈的最常见伎俩主要有:扫二维码、淘宝虚拟购物、套取用户账户信息三种,贪图套现的用户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
昨日,蚂蚁金服再度表态将严打利用“花呗”套现行为,并提醒一些消费者注意,如果贪利参与蚂蚁花呗套现,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最终掉进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陷阱。
有关支付行内人士说,这些骗局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用户想套现。用户如急需用钱,一定要通过正规手段和渠道贷款,如果想利用“花呗”等金融产品套现,除了要承担信用类产品套现的法律责任外,还面临相当大的诈骗风险。
根据相关法规,信用卡套现是违法的,严重的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尽管对花呗、白条等的套现行为目前没有纳入相关法规,但蚂蚁金服提醒用户,一旦被查实利用花呗套现,普通买家会“抹黑”个人征信记录,轻则损失信用得分,重则或影响未来买房、买车;套现商户也将面临多重处罚,轻则被限制使用花呗,重则冻结资金和账号等。
相关企业人士提醒,用户假如贪利非法套现,一旦遭遇诈骗,追回损失并不容易。
陷阱一:扫码能套现?其实帮不法分子埋了单
国庆期间,广州用户刘小姐为了生意周转资金,找到某网络代理、想通过花呗一次性办理7000元套现。在按照所谓“代理”的提示,进行了几步操作后,刘小姐收到了代理发来的一个二维码,对方告诉她,“扫二维码付款,现金2个小时就会打回你账户上了”。可当刘小姐扫完二维码、收到扣款信息后,却迟迟没收到套现的钱入账。拨打代理电话,却一直关机,这时刘小姐才自觉不妙,知道自己被骗了,套现不成,却欠下了7000元的款项。
原来这是一种新的套现诈骗手法。在一些团购网站上,骗子会购买一些代金卡、加油卡等,然后以帮助套现为由,要求套现者按要求用花呗“扫码支付”,声称付款后会把现金打给套现者。用户一旦扫完二维码,就相当于帮骗子的代金卡付款,随后骗子就立即销声匿迹。
据了解,这种情况目前在某些团购平台上最为常见,用户一定要切记,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陷阱二:假购物套现?付款后骗子人去楼空
杭州的王强(化名)由于手头紧,找到QQ群里一个“花呗套现”联系账号——试图借对方淘宝店铺虚拟购物套现2000元,中间人“花呗套现”及店家从中抽佣10%。对方要求他先向指定淘宝店购买2000元物品,并配合店家欺瞒淘宝客服退货退款,事成后再退还1800元给王强。
王强开始还有所警惕,在拍下商品并申请退款后,发现店家指定的退款账号并非自己的,表示不同意将钱款转入他人账户。“花呗套现”转而更改了短信内容,同意将返还款直接转入王强账户,但必须在王强确认收货后,申请售后退款1元才能还钱。
之后淘宝店家先退还王强500元钱作为诱饵,但以剩下的1300元不能退还为由,要挟王强必须确认收货——这也让他最终掉入了骗子的圈套:不同意1300元铁定没了,确认了或许还真能拿回来。然而,在完成约定操作之后,1300元迟迟不见到账,等到王强彻底醒悟过来,骗子却已人去楼空。
陷阱三:有套现服务?意在账户信息盗刷钱财
今年6月,急需用钱的25岁四川男子小陈,通过网络信息,微信联系了远在广东东莞、自称可以办理花呗套现的周某,希望其帮忙套现。
急于套利的小陈,很快把淘宝、支付宝的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告诉了周某,周某许诺帮其开通花呗功能,进行套现操作。此后,利用账户和密码信息,周某通过淘宝交易,从小陈的花呗额度中支付了8200元到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其间,尽管网络安全人员监测到小陈的支付宝账户异地登录,并第一时间拦截交易并两次致电提醒小陈,但小陈仍坚称账户没被盗,是朋友在帮他购物,要求恢复交易。
事与愿违,小陈不但没有等到自己的8000多元现金套现,还被周某利用支付宝绑定银行卡,盗刷40600元。收到手机短信后,小陈才恍然大悟,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近几个月,您用微信“零钱”、支付宝“余额”发红包、转账、打车付款、超市结账的话,说不定页面就会出现个弹窗,提示您绑定银行卡、手机号……
个人网络支付账户分为三类,升级账户需追加认证。
随着网络支付以铺天盖地的架势不断占领支付场景,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尤其在国内信息安全系统尚不健全的大背景下。
曾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28日终于尘埃落定。在验证方式、支付限额等方面广受争议后,新版办法较征求意见稿做了哪些调整?让我们从发红包说起,看看监管机构如何在安全和便捷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
“办理支付账户向银行借记账户转账的,转入账户应仅限于客户预先指定的一个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鉴于意见稿中的这一规定,未来,支付账户免费跨行转账的时代可能面临终结。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8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网络支付新规引发了诸多争议,不仅支付账户余额付款设定了单日限额,而且开户难度也将有所增加,用户开设支付账户至少需要提供3种身份证明。
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网络支付新规引发了诸多争议。
近年来,随着网络支付方式的兴起,人们上网订酒店、买机票、挑出行装备等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支付方式。理财专家提醒,有些不法分子盗用持卡人亲友的社交网络工具如QQ等,与持卡人聊天,令其放松警惕。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广泛普及使得网络支付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不过,随之而来的金融欺诈行为也日益猖獗。网络金融交易诈骗花样频出,防不胜防,唯有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才能全面“免疫”。
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而且与“支付”的本意渐行渐远,开拓了资金积累的市场,吸收消费者储蓄,影响到了银行的利益分配,越来越不规范。
支付机构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要,适度提高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单日交易限额。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央行今天(28日)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在明年7月1号起施行。
上述分类方式及付款功能、交易限额管理措施仅针对支付账户,客户使用银行账户付款(例如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等)不受上述功能和限额的约束。
随着“互联网+”概念推广,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项目在改变人们的生活,网上理财、网上购物、手机打车……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对于广大中老年人来说,“互联网+”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难以分享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在16日举行的“欧洲消费者日”活动上,欧盟官员表示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将加强对网络消费和共享型经济的监管和保护。在共享型经济发展背景下,尧罗娃还担忧监管空白对消费者权益产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