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把钱存在银行,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作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在4.3亿户家庭中,住户存款是主要的资产形式。据悉,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可接连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的银行存款“飞”走的事件,让老百姓对心目中最“安全”的行业产生了怀疑和无奈。
他们不得不问:银行,我还能再信任你吗?还能再爱你吗……
案例 |存款频频丢失,数额触目惊心
据各家媒体报道,去年以来,个人及企业存在银行里的存款不断“消失”:
在浙江绍兴做汽车配件生意的韩国人朴先生,银行卡从来没有离过身,今年1月6日,他突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晚上8点,卡上被刷走37万。后经查实,是山东的一台POS机转走的。银行表示,有可能朴先生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被盗取了,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1月10日,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发现在工行南阳中州支行的3.5亿元存款出现“异常”。
2014年年底,浙江义乌的刘先生到宁波奉化的一家农业银行取款,突然发现一年前存在这里的250万不见了,卡上只剩下4块钱。银行方面表示,里面比较复杂,为了方便破案不能明说。
2014年10月,泸州老窖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元存款失踪。
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储户张先生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几块钱。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该案件共涉及多家商业银行的42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
其实,存款在银行失踪的事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05年,湖南衡阳市民胡某将1500万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阳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后却只剩下600元。经公安机关调查,该诈骗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该支行行长的弟弟,嫌疑人伪造了存款人留存在银行的公司印鉴,并在银行顺利掉包印鉴,取走上千万存款。
2008年,储户张某将9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被银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经过6年诉讼后,直到2014年,二审法院认定银行无过失。
2011年4月,辽宁省沈阳市的赵女士在中国银行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大街支行存入1000万元,一个月后,发现自己的账户只剩下1元。
另外,在1月23日,媒体报道称南京一家名为“南京某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假银行,以高额贴息款诱惑市民存款,短短一年多就有近200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2亿元。
多地报道存款丢失新闻后,储户们都想着这些丢失的存款还能找回来吗?而一知名媒体记者在此前报道时采访的律师表示,丢失的存款追回“几乎不可能……”一时间网上网下都是一片躁动。人们惊呼:银行还靠谱吗?我们辛辛苦苦攒的一辈子血汗钱就这样不见了?(徐曼丽)
时长:21分43秒
王先生说,他们夫妻二人靠经营一家服装店为生,这张银行卡里存的是他们多年的积蓄,可谓一下子倾家荡产了。
银行窗口不办理整存,要存3000元这样的“整钱”,请到ATM机上完成!长春市民郭先生的这个遭遇不是个例,很多地方的银行都有如此规定。
银行储蓄是民众传统的理财方式,利息高低倒在其次,最能吸引人的把钱存到银行放心,安全有保障。
央行颁布了6次降息令,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腰斩至1.5%,银行存款加速流失。
6月27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降息。截至6月30日,人民财经通过查阅各商业银行官网发现,多家银行已相继调整利率。整体而言,城商行及全国股份制银行要高于国有大行。
进入四月份,银行业陆续发布今年一季报。在延续去年年末净利增速回落的同时,更让银行揪心的存款增速也出现了大面积回落。那么,问题来了:钱都去哪儿了?
近期,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2014年10月,上市酒企泸州老窖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元存款失踪;今年1月10日,泸州老窖又发布公告称,在工商银行河南南阳中州支行等处的3.5亿元存款出现“异常”。
对于银行来说,应当承担的义务包括为服务整体安全性提供保障,谨慎核查证件、凭证、信息、密码、签名。在司法实务中,对无密码克隆卡遭盗刷的,有的法院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发行的磁条卡技术含量不高、终端系统不能有效识别伪卡交易所致,并判令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据说每当有存款“失踪”,确定是储户、银行还是银行员工个人的责任十分困难。而非像实际操作那样,首先要求丢钱储户自己取证,以证明银行存在过错,否则对存款“失踪”不负责任。
自从央行宣布降息之后,上午不断有客户来到银行网点或打电话咨询最新的存款、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24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
其四,保险公司办理银行存款业务,应当选择取得保险资金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专业金融机构实施第三方托管。对银行存款的严格监管,在业内看来,也堵死了近一年来银行业内兴起的“委托定向投资”同业业务模式的保险资金来源。
成都市民黄先生搬了4大箱零钞到银行存款。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银行发生的“存款失踪”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2014年以来,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在河南、安徽、湖南等地也屡屡发生,这些案件不仅损害储户的利益,更令整个银行业声誉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