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足仨月业绩下滑 兰亭集势面临集体诉讼
导读:集体诉讼是美国证券市场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通常并非由投资者发起,而是由律师事务所发起。由律师事务所在短时间内征集投资者,选出亏损较大的投资者登记为“首席原告”。
2013年美股中国概念股第一股兰亭集势最近遭遇麻烦。这家市值4.9亿美元电商公司和市值近两千亿美元的中国石油一起出现在集体诉讼名单中。
美国时间8月27日收盘后,美国四家律师事务所同时发出公告,征集投资者向兰亭集势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错误或未详尽披露信息,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兰亭集势随后发布声明称,已经注意到律所的行动,该公司认为这些指控缺乏法律依据,计划与其外部法律顾问合作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一名接近兰亭集势的人士认为,在美股市场上,股价大幅下跌之后这样的集体诉讼司空见惯,兰亭集势经营本身并未出现问题。
上市不足仨月业绩下滑
兰亭集势是国内一家面向海外市场的外贸B2C电商网站,向美国等市场的投资者出售来自中国的婚纱、礼服、电子等诸多门类的产品。
今年6月6日,兰亭集势成为2013年首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兰亭集势以每股9.5美元的招股价融资8075万美元,随后股价一度上扬达到23.38美元。
但好景不长,兰亭集势在8月份公布了IPO之后的首份季报,兰亭集势在第二季度净营收7220万美元,净利润350万美元。其中营收同比增长了52.6%,但略逊于此前市场预期的7580万美元。
同时,兰亭集势预计Q3净营收6800万-7000万美元,同比增速为33.2%-37.1%,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7794万美元。
此前在IPO路演过程中,兰亭集势曾表示其营收增长目标是64%,但按照目前的情况,除非四季度业绩爆发式增长,否则全年营收增长目标无望实现。
业绩公布后,兰亭集势盘后股价暴跌39.4%,第二天股价暴跌40%。
征集投资者准备发起诉讼的律师事务所认为,兰亭集势在IPO过程中夸大了业务前景,在IPO文件以及随后的文件中没有及时披露相关细节。
律师发起集体诉讼
参与发起集体诉讼的一家律师事务所The Rosen Law Firm称,兰亭集势未能及时披露二季度销售增长显著下降,以及成本增加。
该律师事务所认为,公司公布的第二季度收入和利润低于预期,导致公司股票损失了40%的价值。
在国内,从事美股诉讼的律师郝俊波也在雪球等网站上公开征集那些损失超过5万美元的华人股民诉讼索赔。
郝俊波认为,兰亭集势第二季度业绩时点距IPO不到一个月,但其间未能披露营收增长下滑、成本增加等重要信息。
兰亭集势在公开声明中仅称这些指控缺乏依据,未做进一步说明。
而接近兰亭集势的人士则称,兰亭集势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并未存在误导或夸大,他认为,相反如果兰亭集势有意误导或夸大,在数据中增加数百万元以满足市场预期并非难事。
该人士也表示,集体诉讼在美股市场司空见惯。“只要股价下跌,遭遇集体诉讼是肯定的。”他说,“而且目前还只是征集投资者的阶段。”
他举例说,此前Facebook上市后股价下跌,一度曾有40多桩集体诉讼缠身。
在The Rosen Law Firm网站上,这家律师事务所正就另一家公司中国石油的集体诉讼征集投资者,该律所认为,中石油ADR股价下挫,与此前中石油三名高级官员被调查有关;这家律所正征集8月27日之前买入中石油的投资者。
中石油ADR股价在28日下跌超过9%。
路透专栏财经作者阳歌认为,在公司股价受到意外的坏消息打击重挫之后,这类诉讼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并不令人大感意外。
业绩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对于熟悉A股的投资者而言,因为业绩不达预期而一天暴跌40%的情况似乎是“天方夜谭”。
但在美股市场,这样的情况恰是正常的,投资者对于高成长性的股票给予更高的估值,但成长性未能兑现时,估值也会快速下降。
一名美股投资者说,“兰亭集势这种由于业绩不达标暴跌的情况,股价整个估值水平都会发生改变,而且要重振市场信心难度也很高。”
在27日披露的一则媒体访问中,兰亭集势创始人、CEO郭去疾将兰亭集势的成功总结为三点:第一,商业模式,一个根植中国、百分之百享受中国成本结构、但却通过互联网面向世界市场的成功;第二,供应链,以婚纱为例,在兰亭集势之前,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大规模定制婚纱;第三,数据,所有决策都是给予数据。
话音未落,兰亭集势业绩已经出现下滑。
一些分析师在兰亭集势IPO时也指出,兰亭集势的市场在海外,但从其财务数据看,海外市场获取新用户成本高、难度大,且老用户沉淀少,重复购买率低,可持续性不强。
不过对于业绩的可持续性问题,一位接近兰亭集势的人士称,兰亭集势在二季度营收不达预期、成本增加,主要是在高端产品上下的力气大,略微忽视了低端产品的开发,比如兰亭集势在婚纱等产品上投入了大力气。在他看来,投资者在兰亭集势购买了婚纱之后,未来购买礼服等高端产品时也会首先想到兰亭集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