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清理包袱 成止血有效方式

2013-08-22 08: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为了尽快完成转型升级目标,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清理包袱”。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昨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要加快解决央企的历史遗留问题,“不该干”和“干不好”的包袱都要卸掉,才能轻装上阵。据称,上半年,央企国有产权交易新增挂牌金额同比大增89.8%。

  央企新增产权交易挂牌金额大增

  黄淑和认为,当前中央企业正处于“爬坡”阶段,并且是在“爬大坡”“爬陡坡”;想要“爬上去”,需要做好“四篇文章”,最终实现“三大转变”。“四篇文章”是转型升级、清理包袱、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三大转变”是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国内经营向国际化经营转变,从产业链过度延伸向专注高端转变。

  国资委在今年初就已经要求央企加快处理低效和无效资产。在国资委的动员下,上半年央企国有产权交易新增挂牌金额同比增长89.8%,实际成交金额增长60.6%。

  记者发现,上周北交所企业国有产权新增挂牌项目总金额5.41亿元,环比有所增长,房地产业、医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挂牌金额前三位。在目前北交所挂牌的项目中,大量央企资产项目出现在市场上。比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出售哈尔滨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30%股权、中国轻工集团出售中国海诚置地有限公司20%股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出售江西洪都中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5.2%股权等。

  除了央企之外,地方国企也在加快资产出售。如受煤炭市场价格下滑造成业绩不佳的兖矿集团就挂牌了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力拓分公司保盛煤矿资产重组项目。在京沪产权市场,房地产项目的交易都较为活跃。

  特别对于一些经营遭遇困境的企业来说,“清理包袱”是快速止血的有效方式。如持续扭亏的中铝公司今年5月宣布拟打包出售总资产评估值超过80亿元的9家下属公司。中铝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熊维平已经在中铝内部严令,对没有竞争力的电解铝、铝加工企业要逐步退出,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实施关停,对资源枯竭、城市规划改造的企业进行转型、搬迁。

  危机潜伏倒逼企业加快调整

  数据显示,上半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4万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利润总额6315.2亿元,同比增长18.2%。

  黄淑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央企自身存在着企业发展不够平衡、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精细、经营效率不够高、历史包袱比较重等方面的问题。比如,上半年央企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95.6%,继续处于历史高位;在传统成本优势削弱的情况下,又面临产业链高端向发达国家回流、产业链中低端向更低收入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技术、标准、品牌等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存货和应收账款占到了企业流动资产的近一半,利息支出接近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企业“失血”严重;部分企业投资规模过大,偏离主业或产业链过度延伸,低效无效资产的规模明显偏大。

  另外,央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也持续严峻。黄淑和就强调,未来一个时期,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国际贸易壁垒增多、投资贸易规则变化等外部因素,都可能进一步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中央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日趋复杂;在国内方面,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偏弱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仍未明显缓解。

  在黄淑和看来,中央煤炭、有色金属、钢铁、水运、机械制造、造船等企业多陷于产能严重过剩格局,在一段时期内很难摆脱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少数亏损企业可能处于困难长期化。

  据记者了解,一些央企负责人在年中会议上也对管理层直言,不能对市场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国资委主任蒋洁敏也于本月到10家央企进行了调研。蒋洁敏鼓励企业,要加强研究,深入探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黄淑和称,在“走出去”方面,目前央企境外经营单位资产和利润总额占到全部中央企业的10%以上,营业收入占到近20%。

  在黄淑和看来,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要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商业模式升级和品牌升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国资委将从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董事会建设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重点推进国资改革。

  (汪时锋)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