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接棒发力稳增长 营造民资发展良好环境
导读:配置资源更高效,内生动力更持久,辜胜阻强调,民间投资具有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可持续性强、有利于创业创新、就业效应强的特点,是“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结合点。稳增长要激发民资活力,拓宽民资渠道,让民资“接力”政府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力。
配置资源更高效 内生动力更持久
民间投资接棒发力稳增长
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我国民间投资发展近年来呈现出总量比重稳步提高、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的特点,今年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已经完成115584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63.7%。专家认为,面对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稳增长离不开投资,但不能靠政府投资短期刺激,而应激活民间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民间投资是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是发力开动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占固定资产投资逾六成
近年来,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民间投资却依然表现出较强活力,成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从总量来看,2010年至2012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9%、60.3%、61.4%,增速为32.5%、34.3%、24.8%,分别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10.5个、4.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在稳增长过程中,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可以力挽狂澜、立竿见影。但是现在不能再靠类似“四万亿”政府投资,而应激活民间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配置资源更高效,内生动力更持久,辜胜阻强调,民间投资具有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可持续性强、有利于创业创新、就业效应强的特点,是“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结合点。稳增长要激发民资活力,拓宽民资渠道,让民资“接力”政府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力。
投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
尽管从投资结构上看,民营投资在一些制造业领域投资比重占绝对优势,但是在金融、电信、石油、城建、铁路等垄断领域,民间资本发展所面临的阻力仍然很大。对此,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将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及时完善细化政策,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议指出,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同时提出,要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专家认为,这些信号都预示着民间资本介入全国公共项目建设与服务市场将全面提速。
央行的报告也指出,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营造民资发展良好环境
“长期来看,民间投资开放对稳定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民间投资杠杆低、创新能力强,投资效率比较高,放开民间投资属于结构性改革重要一环,鼓励民间投资是一个结构性措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
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为民间投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法治环境。将通过深化改革,为民间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把做好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工作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创新对民间投资的管理服务,真正确立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激发民间投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辜胜阻认为,一方面,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机制,规范民间投资审批程序,打破民资准入的“玻璃门”障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完整的投融资链,引导民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效率提升。他强调,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时,让民间资本来接棒有很大难度,关键是要实施以减税费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缓解企业生存困境,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真正实现对企业“放水养鱼”。
原标题:家称稳增长不能靠政府投资 应激活民间投资
(周小苑)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