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经济学有三大支柱:核心在于结构性改革
导读:中国经济现在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是在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前提下“调结构”,也就是对外要转变依靠出口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对内要盘活存量、激活市场。中国打造经济结构升级版初现雏形,一条结构性改革之路正在显现。
李克强总理自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型,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巴克莱资本将“克强经济学”解读为“三大支柱”,即退出刺激政策、金融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
诚如巴克莱所说,“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端入手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这种结构性改革既包括产权改革、政府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也包括生产主体、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的改革。而生产结构的改革是重中之重,更为急迫,也更为引人注目。
7月16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现在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是在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前提下“调结构”,也就是对外要转变依靠出口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对内要盘活存量、激活市场。中国打造经济结构升级版初现雏形,一条结构性改革之路正在显现。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一直进展缓慢。经常形成号召多,而工作指导却失之空泛的局面。自今年李克强上台以来,就采取了营改增、大力发展服务业、细化政策尤其是促进消费等一系列调整经济结构的动作。
自市场经济建立之初,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脉搏。从最早的消费升级,到重工业化进程,再到房地产崛起,再到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投资拉动以及现在的经济增速下滑,不同的行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的背后展现的都是结构性改革。
现在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共识是淘汰落后产能,除此之外,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等)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调整,也是我国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从长期来看,“克强经济学”的调结构和去杠杆化将会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但短期内政策的效果很难马上显现,甚至会给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但对于亟须转型的产业来说,遵循“克强经济学”虽然会带来剧烈阵痛,但却是能刮毒疗伤的对症良药。
众所周知,很多国企都属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船大难调头,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国有企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国企怎样去做关乎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成败。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都分布在传统产业,不少都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较低。此外,一些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存在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甚至一些企业内部还存在大而全、小而散的现象,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性短板。因此,国有企业的“结构性改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调。“转方式、调结构”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主轴,国有企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落实到具体做法上,首先,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根据自身功能定位,进一步梳理主业,明确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布局结构调整思路,并且根据各个行业的现有布局状况,明确加强和调整的重点,做强优势行业;其次,要根据产业的发展趋势,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第三,要通过兼并重组、关停并转、加快“走出去”等方式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第四,要考虑区域布局,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注重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国有资本的合理高效配置。
“克强经济学”自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减速中行驶。政府有压力,市场有压力,企业也有压力,但是有压力才能转型。不在调整中走向兴盛,就在调整中走向衰败,这是无法回避的命运,国有企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赵玲玲)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