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大合作障碍:美国对我国经济体制有戒心
中美关系有点像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美国当地时间7月10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据报道,此次会谈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推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全面互利中美经济伙伴关系。”围绕这一主题,中美主要讨论三大议题:一是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二是促进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三是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其中包括中美金融监管改革和加强两国金融跨境监管合作等议题。
自2009年7月举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来,中美双方已经成功举办了四轮对话。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和两国的双边投资问题,一直是美中双方关注的焦点,这次也不会例外。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贸易逆差和双边投资问题都涉及到了双方的切身利益,美国希望通过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保护本国的制造产业,促进就业,中国希望美国能放开中国所需技术、知识的出口,减弱对中国投资的审查,这样可以为中国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便利,也可以通过并购来获取技术。”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随着贸易活动日益广泛地展开,双边贸易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摩擦,中海油、联想曾经遭遇市场准入壁垒,三一遭遇征收风险,中国双汇集团对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提出质疑等。
这些案例中所体现的矛盾成为中美投资的障碍,陈杰认为主要是因为两国的体制不同,美国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中国是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怀有很强的戒心。而中国由于国家体制,在多个行业如基础设施、资源、能源、金融等领域对外资限制严格,这是相互的行为。
“对中国而言,不是缺钱,而是缺投资机会。而在国际市场中,美国市场广阔、相对透明、法制健全,是投资机会较好的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但由于两国互信不够,美国常以国家安全为由阻碍中国投资,限制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就是一个明显例子。
要解决分歧和摩擦,陈杰认为需要两国建立更多的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协调机制,在双方关切的利益领域相互做出一些退让。中国要减少对企业的过多干预,加强市场经济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美经济需要相互协调,促进更多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反之亦然,以此提升两国经济投资的总额,其最高形式的体现,无疑是中美双方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方面的谈判。
而在当前中国经济放缓与美国经济复苏都处于关键时刻,BIT的磋商结果将直接影响两国的发展脉络。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日前表示,中国和美国已经同意重新启动拖延已久的一个旨在促进投资准入和贸易的双边条约的谈判;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也将此形容为与中国贸易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而且条约一旦达成,将使得超过100个中国行业向被严格限制在中国投资规模的美国企业开放。中国公司也会获得在美国市场的类似准入。
“由于中美竞争关系的实质存在,以及中美经济体制的巨大差异,中美投资合作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美投资合作还会出现很多的分歧和冲突,但是资本永远是流向有机会的地方,中美即便再冲突,投资合作还是会逐渐向前推进,未来中美投资将逐渐深化。”陈杰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即便签署,也还无法解决美国的安全审查问题,因为这不属于投资范围,而是属于安全问题。因此,未来中美或需在反对安全审查滥用,增强中美合作互信,共同探讨减少障碍的方法等方面加强沟通。
(邵志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