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谨慎备战公募:管理不足 大公司提前演习
相比多数券商积极急迫态度,保险备战公募的情绪更加谨慎低调。
《投资者报》记者向中国人寿、泰康、新华等公司发出采访提纲,对方均表示不方面透露相关信息。
尽管没有正面回答,但是记者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是,保险公司的确是在准备。最新的消息是中国人寿正在筹建基金公司,原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任该基金公司顾问。
但是上海一家保险资管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态:“大型资管公司和中小资管公司对此的态度差异较大,保险参与基金业务不具备普遍性,没有大家想象般迫不及待。”
备战公募主体扩容
保险备战公募始于去年。
去年10月,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申请,依法开展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业务。”
16家保险资管公司中,有14家符合条件,其中部分公司开始筹划。他们一般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基金业务部,负责前期的筹建。《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一些招聘网站、公司主页上能够看到保险类资管在招聘基金产品设计、风控、清算等相关人士的信息。
人保资产总裁周立群曾公开表示,要力争成为基金业协会特别会员中首批发行公募产品的公司。人保发行公募基金具体的操作模式为,以事业部形式开展公募业务资质申请筹备工作,成立了公募产品业务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系统建设和运营、团队建设、财务支持与综合协调四个工作小组。
2013年,保险进军公募的队伍得到了一次扩容。
6月21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与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以下称《试点办法》),提出在申请主体方面,申请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保险机构。
试点办法的颁发,意味着申请公募业务管理的保险机构从保险资管公司进一步扩容至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其他保险机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条件,即使有的保险机构没有资管公司也可以设立基金公司开展公募业务。
不如想象中热闹
不过,上海一家保险公司资管部的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即使扩容,也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计划成立公募基金,要看整个集团公司的金融体系布局。
“保险公司进军公募,并不具备普遍性。”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保险公司就暂时没有计划发展公募业务。
去年一家刚成立的保险资管公司总经理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我们现在主要精力还是管理好集团的资产,发展公募业务还仅是策划的阶段,并没有付诸实施,公司也刚成立没有多久。”
“我们现在还处于观望期,看看其他公司发展情况再说。”在他看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首先要分清主业和副业,绝大多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是在集团框架之下,服务本集团是第一任务。
他认为,保险资管公司从事公募基金业务并无优势,短期也不能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相对而言,在几类资管公司中,保险资管公司的管理能力不算突出,它更倾向于追求稳定收益。但是长期来看,还是能够增厚公司业绩。
至于在外界人士看来,保险参加公募业务最大的渠道优势——350多万的保险营销人员都是潜在的基金销售人员。
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指出,我国公募业务规模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13亿~15万亿元,年均增长25%,而国际上的经验是保险资产管理巨头的公募业务占整个资产管理规模的1/3,这意味中国保险公司管理的公募份额前景广大,预计市场份额可以达到10%以上,保险资产公募业务规模可以达到1.3万亿元。
大型公司提前演习
在备战公募基金中,大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它们此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6年保监会批准泰康资产、人保资产、华泰资产、太保资产率先开展面向保险公司的保险资管产品试点。今年3月份,泰康资产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复,获准发行三只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两条腿”:一是投资能力,二是渠道。相比券商、私募,保险机构的一大劣势,就是没有公开的历史业绩数据。
唯一能证明其投资能力的是资管产品和投连险,因此具有前期优秀产品业绩的保险公司在未来发展公募业务发展上具备更多的优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