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温州炒房团金字塔 大佬沦落到当会虫房托
这三年时间里他一直在探索河北的投资情况,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地走,一个楼盘挨着一个楼盘地看,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最终,陈俊将目光投向了河北的工业地产。他带头在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通过与政府合作,建立了3000亩的工业园区。
“我们手头有资源,把浙江转型过来的企业吸收到河北,才开始运作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谈妥了五六家企业,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到这里来考察。”讲到这里的时候,陈俊很是兴奋。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带着河北的企业家到浙江去对接,而且效果非常不错。”陈俊表示,“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我们的投资需求,也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及经济发展,其实是一种共赢。”
陈俊现在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要接待各种企业考察团,或是与河北地方政府负责人商谈项目安排。
“搞得我现在晚上睡不着觉,半夜都有地方政府电话打过来。”不过即使如此,陈俊依然乐此不疲,“这也恰恰证明,炒房团并不是地方经济的魔鬼,我们恰是在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也有“表演团”
“这个楼盘两万元起很便宜,我觉得三万元都不贵!”4月19日瑞安房展会上,一位50多岁模样的中年男子,对正在以看房者身份询问某一楼盘价位的法治周末记者说。
但在场的另一家置业中介直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那个人就是所谓的“房托”,“他还曾经跟我谈过服务费问题,说是如果一套房子卖出去的话要返给他10个点,我当时差点没晕倒,要价简直太狠了”。
“现在所谓的温州炒房团成员很多都变质了,有些成了‘会虫’,还有些当起了职业‘房托’。”前述徐总微微一笑,“很多都是表演团。”
徐总介绍道,所谓“会虫”,就是一些所谓的温州炒房团成员,并不是真正去炒房。由于开发商要承担前来看房者的一部分费用,包括差旅食宿等,他们 也就顺道过来打发一下无聊时间,顶多就是现场摸个奖、拿个礼品,根本没有买房意向。很多成熟楼盘的开发商对这些人都是很反感的,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往往会破 坏楼盘的销售形象。
温州中梁地产常务副总经理陈永锋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公司每次开盘也都会遇到这种“会虫”,一旦发现就会找人将其“请出”会场。
“原来房地产走下坡路的时候,有些地方的楼盘负责人也会请来一些所谓的温州炒房团,这些人也就是后来的‘职业房托’。”徐总神秘地问记者,“你有没有注意当天的房展会现场?”
还没等记者回答,他就接着说道:“做开发商做久了,很多老面孔我们都很熟悉的,昨天我也在现场,看到那里几乎80%都是这种人。”
徐总紧接着叹了口气:“那你也就知道了,现在温州的房市究竟是怎样一种现状。”
“这里还有一部分人原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温州炒房团成员,只是可惜后来走了这条歪路。”徐总对记者说,“那天上午一个女人风风火火地带着一群人从大巴上下来入场,带头的那个女人就是一位曾经的炒房团团长,并且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只可惜现在她选择了这种大家所不齿的方式来继续自己的事业。其实这样做下去根本没有前途可言,会毁了自己的牌子和名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