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出口统计隐藏大量重复计算 获益仅七成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中国贸易总量那么大,但从中挣得的利润却并不高?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本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为回答后一个问题提供了一种视角。根据其新开发的全球价值链(GVC)数据库和相应的统计方法,中国从本国的出口总值中仅获得七成,这一获益水平在全球25个主要出口经济体中仅处中游,显著低于俄罗斯(91%)、印度(90%)、美国(89%)、巴西(87%)、澳大利亚(87%)、沙特阿拉伯(86%)和日本(82%),但是高于德国(63%)。
这一中等的获益水平反映了中国贸易出口加工占比高、在全球分工中的独特性低、附加值不高等特点。
而《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专家则指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程度低,在价值链视角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一视同仁的情况下,中国的跛足贸易格局“现原形”也在情理之中。
消除重复统计
传统的海关进出口统计方法,隐藏着大量重复计算,导致全球贸易数据“虚高”。
例如一部苹果手机在中国加工、组装,再到国外市场上出售,按照传统方法,它的187.51美元出厂价(2010年)全部计入中国出口总值。可实际上,这部手机卖得的187.51美元中,有20.75美元归中国台湾,16.08美元归德国,80.05美元归韩国,22.88美元归美国,47.75美元归日本等等,分别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在中国把整机销售额计入出口总值的同时,其他有关国家同时也把它们贡献的产品和服务计入各自的出口数据,在跨国公司和全球化生产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这种分头统计造成全球贸易统计中大量的重复计算。
为了消除重复计算,更真实地反映全球贸易格局,UNCTAD引入了GVC统计方法,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而在稍早前(1月1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推出了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测算法。两种测算方法可谓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以GVC为例,它把一件货物各个环节的附加值分别计算,一件货物从原料、加工、制造、终端销售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在原料供应国、加工国、制造国、销售国贸易的过程。在统计各国价值贡献的时候,某国在相应环节为某货物增加价值称为本国附加值,而各国出口货物中由上游其他国家提供的附加值则成为外国附加值。这样一来,每个国家(地区)出口货物中本国附加值和外国附加值的比例就反映了该国(地区)的贸易获益率。
不论是GVC,还是附加值测算法,都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国际贸易格局,也会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货物贸易总值已经全球第一,但中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贸易强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