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帅富们的婚恋困局:婚姻是女人的职业
旧道德与新观念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简·奥斯汀无疑是睿智的,她在200年前对男女关系的定义在今天一点也不过时,而且还很实用。有钱的单身汉想要娶的一定是位漂亮、年轻的太太,所以“但凡是女孩都想要有副漂亮面孔,这也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对于女人来说,“一切幸福不可缺少一份丰厚的财产”,她们把财富排在了择偶的首要条件,而男人则把“女人的漂亮”作为首选。时空转换,这两条公理显然成为了当下中国人的婚恋价值观,并左右着高端人群的婚配选择。
爱情是一种理想
奥斯汀和张爱玲是两位观察世俗生活的高手,她们对男女私情洞察入微,虽然两人生活在不同时代,受不同文化影响,但她们笔下女人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即女人的价值无不是为了一桩好婚姻的出现,所以她们一生充满算计、期待,如同《理智与情感》里的埃丽诺、《傲慢与偏见》的伊莉莎白,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女人用尽心思后往往都能找到一位理想的伴侣,既多金又温情如达西似的绅士,为何说“每个女人心中都住着一位达西”,这无疑是理想、爱情与美满婚姻的重叠,尽管来自上流社会的绅士充满傲慢与偏见,但他们最终能克服自己的偏见去发现女人的美:不仅有着姣好的容颜,女人也有狡猾、聪明的一面。这是奥斯汀给19世纪女人的婚恋教材,虽然在西方已经过时,可它在中国却很有市场,如今各种电视相亲栏目的火爆,说明中国男女正处于19世纪的“社交饥渴期”,扩大活动范围、筛选信息目的是找到最“适合”的一位。
有人说如今观看《非诚勿扰》如同观看春晚,一点不假,我身边就有几位男士非《非诚勿扰》不看,他们心仪的电视栏目一定是诸如《非诚勿扰》这样的婚恋栏目,而且对某某女嘉宾更是如数家珍,这些女人多是“白富美”,我一直奇怪这么可人的女子竟要到相亲栏目找对象,据栏目组爆料说是为了曝光,也是为了在全球撒网,只有网面愈大钓到大鱼的可能性才大,使得很多“三高男士”也心向往之,一位央视的摄像师朋友就上了上期《非诚勿扰》,让圈子里的朋友收看,结果也没有“抱得美人归”。
“可选择的范围大了,难免看花眼。”就如同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当圣诞树用的树木,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细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诚如苏格拉底所说爱情是一种理想可遇而不可求,也可以看做是精神“奢侈品”,向来注重结果的中国人很少花心思在爱情上,张爱玲的小说才有那一份冷静,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风情图总给人一种苍凉感,男女算计的婚姻结果无不是一桩“合适的买卖”,最后才有《倾城之恋》,直到城破墙毁,男女主人公才会流露出一点本真的情感,这是何其的残忍,所以张爱玲的小说远没有奥斯汀的阳光,虽然张生活在中国的近现代,但她看到的人情要比奥斯汀的田园生活炎凉。但她们都肯定财富对于幸福婚姻的重要,只是对爱情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又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婚姻观变了吗?
从各类征婚广告、婚介所、相亲栏目的火爆和匹配标准来看,现代婚姻依然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它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是一种理性选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