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2015年建成 成豫农业新名片
从“饲料粮”到“面包粮”,从“低产田”到“高产田”,从不能自给自足到每年400多亿斤原粮调运外省,河南农业发展的每一个台阶,都留下了“科技”的身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在我省农业现代化进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未来粮食核心主产区至2020年达到1300亿斤的目标最终依靠的还是技术。《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建设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一批省级涉农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推河南“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河南的农业科技研发将更有“地位”。
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2015年建成
201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建设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关于粮食的国家实验室。
2012年8月,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在郑州正式奠基动工,预计3年左右建成。
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也是未来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刚曾表示,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的一张新名片,重点解决当前小麦研究中广适性超高产品种少、育种速度慢等问题,形成支撑小麦平均单产提高5%以上的技术能力,为黄淮海麦区小麦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良种对小麦生产的贡献率达40%
今年河南省粮食生长过程可谓“艰苦”,干旱、病害、虫害等侵扰接连考验。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交出了夏粮“十连增”,秋粮生产突破500亿斤,创历史新高的优秀答卷。
在粮食产量增加的背后因素中,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超过65%,省农科院研发的优良品种居功至伟。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曾表示:粮食增产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据了解,我省小麦品种经过9次换代,平均亩产已由1949年的不足百斤,增加到目前的近800斤,增长了近10倍,小麦良种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位居全国第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