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股中兴通讯坠落 研究员明知有问题不敢写
内容导读:券商美丽的幻想还将继续,一些基金已知难而退
屋漏偏逢连夜雨。作为国内通讯行业的翘楚之一,中兴通讯[微博](8.05,0.01,0.12%)尚陷于被美国“封杀”的泥沼中未能自拔,又在最近献上了上市15年来首次亏损。意料之外、毫无征兆的巨额亏损,为这家“绯闻缠身”的蓝筹公司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兴通讯10月25日晚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68亿元,同比下降259.14%;仅第三季度,中兴通讯利润净亏损19.45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99亿元,同比下降–750.04%左右。
早在10月14日晚间,中兴通讯在对三季报进行预披露显露出亏损端倪之后,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10月15日一开盘,中兴通讯立刻遭遇猎杀,以一字跌停收盘。自10月15日至记者截稿的10月25日,中兴通讯的A股股价跌幅为14.7%。作为金融机构眼中“弱市中的定海神针”,中兴通讯今年以来股价下跌45.61%,并于近期成为今年表现最为弱势的A股之一。
吊诡的是,直到三季报预披露之前,几乎所有券商报告中都未提及中兴通讯可能蕴藏的风险,对中兴通讯的评级多为“买入、强烈推荐、增持”等看多意见,更有券商曾经给出27.44元的目标价,而如今中兴通讯的A股股价仅在9元上下徘徊。
为何券商报告集体错判中兴通讯?是中兴通讯掩饰太好还是券商自摆乌龙?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券商研究员会不定期地去上市公司调研,但并不是所有研究员都能发现问题。”一位券商人士对《环球企业家》坦言,“更关键的是,大部分券商需要和上市公司保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导致研究员并不是纯粹站在价值估值的角度来撰写报告。即便发现上市公司存在风险,也不一定能够写进报告中。”
低毛利率
长期以来,中兴通讯都是A股科技板块的领头羊,也是诸多指数的成分股,不少券商研究员视之为重要标本,中兴通讯更是基金公司重仓股榜单上的常客。正因如此,此次中兴通讯“雷区”爆发,受到波及的机构数量颇多。
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2年6月30日,共有157只基金持有中兴通信,合计共4.1亿股,期末持股市值则为57.2亿元。假设持有量没有变化的话,仅在10月15日当日,上述157只基金就浮亏逾4亿元。
一位曾于7月份对中兴通讯进行过调研的券商研究员称,“完全没有想到三季度亏损这么多,这个雷的确有点大,我们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是生产、研发、销售都比较正常。”
中兴通讯方面将业绩亏损的原因归结于受到部分国际项目工程进度延迟、国内运营商集采模式的改变、低毛利率合同在报告期确认业绩等因素影响。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毛利率过低。对此,上述研究员表示,毛利率低是中兴通讯惯有的问题,但是多数研究员认为影响周期不会太长,并不至于形成如此恶劣的财务表现。
事实上,以低价占领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中兴通讯发展过程中的特色。且不说早年间华为状告中兴海外低价抢单涉嫌不正当竞争,近期中兴通讯亦实践“大国大T(Telecom)”的低价战略在国际市场中大展手脚。以印度市场为例,此前印度国有运营商BSNL公司公布了全国网络扩容计划,中兴通讯就以压倒性价格优势胜出,成功获得订单—在这次大单争夺中,中兴通讯出价为8.4亿美元,而它的对手诺西出价25亿美元,爱立信[微博]出价23亿美元,华为出价13亿美元。
一位接近中兴通讯的人士称:“中兴许多海外订单不仅仅是毛利率低的问题,有许多根本挣不到钱。中兴内部管理和预算制作等方面并没有十分严格,真正实施后才发现利润率没有那么理想。”中兴通讯的大国大T战略自2010年加快实施脚步,按照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当时的解释,大国大T背后的逻辑就是牺牲短期利润,尽可能从大市场和大客户手里拿到最多的订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