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人民币升值或至强弩之末 显露转折迹象

2012-11-22 08: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人民币再“拒”涨停

  7月下旬以来,在美元由强转弱的促动下,人民币兑美元在岸即期汇率重拾升势,并在两个月时间内一举收复上半年“失地”。而伴随10月中下旬中间价的“跟涨”,人民币即期汇价更以连续“涨停”、频创新高将本轮升值行情推入高潮。不过,时至11月下旬,人民币涨势似乎已出现了些许“退潮”迹象。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2908,较20日上涨18基点。在中间价上涨的带动下,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跳空高开,但在最高触及6.2281后出现回调,尾盘收报6.2302,全天交投于6.2281-6.2342,始终未达到6.2279的“涨停价”。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16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同样全天未触及“涨停”,而这种在四个交易内有两个交易日拒触“涨停”的情况在10月末之后较少出现。此外,在本月14日创出6.2252的汇改新高后,人民币即期汇率也未再将这一纪录刷新。

  升值不具持续性

  在“涨停”几成常态的背景下,人民币即期汇价偶见“未涨停”很快受到各方关注,招商证券等认为,这可能成为四季度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转折点。

  事实上,尽管近期人民币在即期市场颇显强势,但研究机构几乎已经一边倒地“看淡”本轮升值。理由在于,本轮人民币升值主要是由阶段性因素引发的美元供求失衡所致,因而并不具有持续性。

  市场人士表示,上半年外贸企业在贬值预期下积累了大量美元头寸,而随着QE3推出、贸易顺差扩大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市场对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进行大幅修正,加上临近年末结汇需求季节性回升,企业结汇意愿显著上升。此外,三季度以来境内美元贷款利率快速下降,与人民币利差扩大,使得企业在境内即期融入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同时在远期买入美元的套利模式重新可行,也促使银行柜台市场出现了集中的结汇行为。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集中结汇相应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美元头寸,出于避险考虑,银行平掉美元头寸的动力也很强。在正常情况下,一级交易商银行可将手中的美元与央行进行结汇,而且如果央行入市操作,商业银行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将美元卖给央行。但从9月央行外汇占款低增来看,其入市主动购汇的行为很少,而据中金公司等称,近期央行与一级交易商之间的交易也比较少。这就导致银行间市场处于有价无量的单边市状态,进而造就了10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频频“涨停”的现象。

  机构之所以认为推动本轮人民币升值的美元供需失衡是阶段性、不可持续的,首先是因为市场对人民币中长期走势预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人民币即期汇率快速升值的过程中,人民币在岸和离岸远期市场均继续反映出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其次,市场预期修正需要一个过程,但终究会得到消化;第三,中金公司等机构认为,为缓解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流动性枯竭的局面,央行最终仍会增加购汇力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已不存在继续大幅升值的基础,当前官方及市场均认为人民币汇率已逐步接近均衡水平。

  “未涨停”显露转折迹象

  基于升值不具持续性的判断,人民币升势终将迎来休整,时点却难以捉摸。但近期的人民币即期汇率“未涨停”以及外盘美元呈现强势,或预示着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逐步迎来转折。

  市场人士指出,人民币“未涨停”表明市场美元买盘在增多,在市场结汇意愿比较一致的情况下,有理由猜测这些买盘可能来自于一级交易商或者央行。据中金公司分析,央行向商业银行购汇相对于商业银行向企业或个人购汇会有一定滞后,因此在9月份央行外汇占款超预期低增后,购汇行为增加也是合理的。

  从海外市场来看,近期市场对QE3与OMT的关注在逐渐回落,转而将注意力放在更现实的问题上:西班牙是否寻求救助、希腊谈判的种种困难以及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分析人士表示,无论是欧债危机反复,还是财政悬崖问题发酵,都将提升美元的避险价值,从而维持美元在年底前的相对强势,这将对包括人民币在内非美货币形成一定压力。

  一位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央行购汇及美元强势将影响人民币预期,从而缓解前期市场上的单边格局。

  阶段性因素导致的美元供求失衡,造就了10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频频“涨停”、屡创新高。但上周五以来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人民币即期汇率有两个交易日未再触碰“涨停板”。分析人士指出,基于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的共识,本轮升值注定不会长久,随着私人部门预期修正的充分反映、央行和一级交易商换汇意愿回升以及美元有望重现阶段强势,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或逐步迎来转折。

  (张勤峰)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