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121家公司实施增发 73家跌破增发价
市场低迷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增发。同花顺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实施增发的121家上市公司,已有73家复权后的市场价跌破增发价,占比达六成。不仅如此,342家发布了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中,除了8家未公布增发底价外,已有188家公司的最新收盘价跌破了增发预案价的下限,这意味着这些公司的增发预案很可能面临调整,甚至折戟。
市场反应冷淡
因大股东未参与非公开发行,中国国旅11月14日开盘后股价迅速跌停。上证所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机构大量卖出是导致中国国旅跌停的直接原因,14日卖出前五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合计卖出7380.16万元,其中卖出榜第一位的机构卖出了2288.92万元。而在买入榜前五席当中,一家机构买入了1139.6万元,海通证券国际部位居第四位,买入854.7万元。
11月13日晚,中国国旅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增发股份数不超过9850万股,募资不超过26.5亿元,全部用于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项目建设,不过第一大股东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缺席了此次定向增发。目前,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国国旅61.35%的股份。
11月7日完成定向增发的大有能源以20.84元/股的价格增发了3.6亿股,而其最新收盘价仅有16.26元,意味着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已经浮亏21.98%。11月6日实施非公开增发4173万股的浙江震元,其最新收盘价12.69元,跌破了增发价。
同花顺统计还显示,今年以来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中,除去资产认购,有77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进行的是现金认购,其中有48家公司的最新收盘价跌破了增发价,占比超过六成。跌幅最大的厦工股份今年2月实施增发,增发价高达12.98元/股,目前复权后的市场价已较增发价跌去了53%。此外还有苏宁电器、英力特等公司的最新市场价较增发价跌幅超过30%。
面对来势汹汹的增发预案,市场冷淡对待。11月8日,新海宜、铜陵有色、南京熊猫、准油股份、ST迈亚5家公司同时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预案公告后,新海宜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最新收盘价6.29元已较股权置换部分的定增价7.86元折价了近两成;另一部分的再融资增发价为7.09元,也已被击破。铜陵有色、南京熊猫等4家公司的市场价距离增发预案价也十分接近。
上市公司艰难增发
今年市场对于增发普遍不热情,让不少投资者品尝到了真金白银的损失,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增发变得更加艰难,不少公司不得不调整增发方案,实际募资和增发价有所调整。
江西水泥14日披露的增发实施报告书显示,此前计划6.3亿元的募资规模,本次增发实际募资净额仅为1.24亿元,再融资规模大幅缩水。不仅如此,江西水泥的整个筹资历程也十分艰辛。中航电子去年11月曾推出增发方案,拟募资34亿元投向“航电系统领域产业化”等项目,然而由于认购不足,中航电子本次增发募资额只有6.6亿元,缩水至原来规模的18.5%。
已经公布定向增发方案的曙光股份11月14日公告称董事长、副董事长、高管通过自己或配偶的股票账户在上交所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共计67.39万股,每股成交价格在4.44元至4.5元之间。公告还称,已买入的上述高管及其他尚未买入的高管可能会在近日通过上交所二级市场继续买入公司股票。
早在今年8月9日曙光股份就公告了定向增发方案,将以5.50元/股的价格,向十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8亿股,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但自从9月15日以来,曙光股份跌破其增发价,11月14日的收盘价为4.46元,低于拟增发价。业内人士解读,曙光股份董事长及高管出手增持,有提振股价之意。
“弱市中增发对公司一般来说是利空,意味着向市场抽血,除非是募投项目非常好。”有券商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市场弱势,即便是定向融资,也是一种再融资方式,因此方案一公布出来市场就往往报以悲观。
不过该研究员也指出,有些公司虽然市场价已跌破增发价,定向增发仍然得以实施,这里面要区分不同情况。有的公司是依靠定增实施收购、重组或恢复上市;有的公司只向控股股东或关联股东定向增发融资,这类股东不计较短期的股价得失;还有些公司,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是想成为公司的战略伙伴。
(万晶)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