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三年多来首现负增长 或倒逼绩效改革
时隔三年零三个月之后,中央财政收入再一次出现了负增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发展期,财政收入的低增长也将成为常态,各级政府都需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紧日子并不是政府减少提供公共服务,而是政府要树立公共财政绩效的观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是,提高绩效本质上是对于政府花钱行为的约束,并不是一件受政府欢迎的事。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地方政府更愿意“走”老路,通过扩大投资或是强化征管来渡过难关。
“负增长”的背后
财政部前日公布的8月财政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17亿元,增长4.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765亿元,同比下降6.7%;地方本级收入4098亿元,同比增长16.8%。
中央财政上一次出现负增长是在2008年10月,之后中央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央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7个月,到2009年5月才恢复正增长。
刘尚希表示,中央财政出现负增长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国内增值税下降幅度较大,二是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减少,关税增幅也只有1.7%。由于作为中央税种的进口环节税收已经达到万亿级规模,这些税种减少对中央财政有直接影响。
作为流转税第一大税种的国内增值税是经济增速的晴雨表,该税种的增速从去年11月下降为个位数之后,就一直低迷,本月则降为负。国内增值税的税基是工业增加值,它的大幅下降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进一步下滑。
与中央财政收入不同,地方财政收入在8月份依然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增长势头,出现了近几个月的小高峰,同比增长16.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小幅放松。财政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8月份营业税1082亿元,同比增加143亿元,增长15.2%。其中,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增加59亿元,增长21%,主要是受近两个月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的拉动。
杨志勇也认为,财政部公布的这一整体数据实际上掩盖了各地财政状况不均衡的现实,有些地区财政增长保持不错的势头,但实际上有些地方努力的目标已经是如何不陷入负增长。
中央财政负增长对于地方财政来说也会形成压力,因为会直接影响到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当前的税制之下,中央转移支付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按照今年预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已经超过四万亿。
刘尚希认为,仅凭8月一个月中央财政负增长还难以看出对全年预算收入的影响,还要看今年剩下几个月的收入状况,如果今年能够完成预算安排的收入指标,那么转移支付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