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企联姻缔结 新乡着手打造“中国第一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的消费能力,远远大于提供量。
尽管从2009至今小麦总供应量稳步增加,但去年我国仍进口200多万吨小麦充实其中,以共同保证餐饮及烘焙、方便面、挂面、饼干、速冻、饲料等不同行业的原料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记者了解到,新乡正着手打造“中国第一麦”——
—由延津县本地为主的新粮公司、克明面业等4家从事优质麦种植、购销、加工、营销的骨干企业组建新麦集团,全称是新乡小麦产业集团。
金粒麦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作为公司总经理,程好民深有感触。近年来,其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的小麦品种,随着加工企业的需要变化总是供不应求。
“中国第一麦”目标的提出和打造,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雷振生看来,不仅能创出小麦品牌,带动大宗粮食加工,而且能够促进河南省小麦的转换与外销,带动加工企业升级换代。
骨干企业合力
从开始追求产量,到现在追求质量和品牌,新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然认为,如果不转变理念,新乡小麦没有更好的前途。
去年5月23日,新乡市市委书记李庆贵在观摩延津小麦后,提出能否打造“中国第一麦”的战略决策。
延津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占先告诉记者,一年来,延津在种植小麦时有了高层咨询会,并且邀请河南省农科院做了可操作方案。前不久和河南省农科院举行院县共建,把科技创新提到新高度。这些都为打造“中国第一麦”做了铺垫。
由此,4家骨干企业联姻的“中国第一麦”诞生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认为,延津打造“中国第一麦”,在构建巨型粮食贸易企业时,不仅吸纳本地企业,也能吸引全国更多企业加入进来。
高档小麦市场需求旺盛
河南不仅是国内粮仓,更是世界厨房。
雷振生介绍,目前河南小麦产量平均单产800斤,突破千斤地块也为数不少。但就目前小麦现状来看,以普通品种为主,整个企业符合加工面包蛋糕等的高档粉小麦品种,还是比较缺乏的。
河南工业大学教授赵仁勇认为,要有特色地开发产品。像近年来需求不断增加的高档粉,大批量的我国还没有,只有依靠进口。
来自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纷纷为即将诞生的“中国第一麦”把脉号诊。
程好民告诉记者,他注意到了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的渴求。公司的小麦产业化经营已经辐射到周边的“三市五县”,即新乡、安阳、鹤壁,和以延津为基础的卫辉、滑县、封丘、原阳、浚县等。
这些地方,公司均建有基地。“而将来新麦集团成立后,也将以新乡为主,实现跨地区合作。”
量质兼顾
赵仁勇认为,新乡能否依托延津打造出“中国第一麦”品牌,质量是否稳定至关重要。
其实,品质问题,不光在加工企业那里反应明显,粮食企业也颇有微词:优质小麦经常统计上有数字,仓库里无粮食。
当前产量和品质均面临着严重考验。新乡打造“中国第一麦”,这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量质兼顾是必由之路。不光是小麦。”农业部种植业司粮油处处长万富世说。
小麦质量受影响的要素非常多。不同品种,差异大。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种植方法,质量都有很大差异。
在影响小麦质量的因素中,混收混储也是其中一个。
万富世谈到,同等质量竞价格,同等价格竞质量,同等质量竞服务。在打造“中国第一麦”时,当地政府是否提供交通、信贷等也应注意。(祝良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