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导读]会议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能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只不过需要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的“航海”目标,正式于昨日(5月30日)确定。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20项工程。
会议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能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只不过需要时间。
助力经济“稳增长”
从2010年9月8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被寄望成为承担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次获通过的《规划》,是对上述决定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在宏观数据继续低迷、普遍弱于市场预期的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稳增长”的引擎。
张卓元认为,在短期之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会很快见效,但从长远而言,它所发挥的经济能动效应,远非传统产业可比,同时还会培育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
节能环保产业,被视为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现实切入点,这次毫不意外地被放置在《规划》首位。
《规划》提出,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同时,要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根据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2015年底,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警惕同质化发展
曾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问题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曾经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房地产、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驱动力已经大不如前。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再过度依赖钢筋、水泥了,当前特别需要新的产业带动,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沿用发展传统产业思路”,他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国际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套用。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度关注规模的扩张,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完善。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束缚了创新主体的手脚。”冯飞表示,新兴产业的许多新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往往存在一定的技术和投资风险。这就要求政府不能仅关注少数技术,过分追求这些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否则,一旦更为先进和具有成本优势的新产品出来,原有产品和产业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冯飞表示,这种创造性的破坏不但容易造成原有大规模投资的浪费,还可能使相关企业和地方错失难得的其他重要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机遇。
他认为,一些地区出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质化的苗头。这容易引发价格战、地方保护主义乃至市场的人为分割等恶性竞争行为,导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
节能环保产业
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生物产业
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新能源产业
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
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能源汽车产业
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李泽民)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