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全流通”改革显成效 IPO暴利时代终结
新股发行改革实施全流通后首批三只新股———浙江美大、东诚生化和顺威股份25日上市,从上市首日的表现来看,三只新股涨跌互现。
2 5日,浙江美大上涨了16.88%,因盘中换手率超过50%被临时停牌;东诚生化则上涨了10%,先后因换手率超过50%和涨幅超过10%被临时停牌;顺威股份首日则下跌了2.72%。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解除了网下配售三个月锁定期的首批三只新股中,均在上市首日就遭到了机构抛售。深交所数据显示,在浙江美大中卖出金额最大的前五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共计抛售高达1.09亿元,若以11.14元的交易均价计算,共计卖出982万股,占机构网下配售总股数的近2/3。
浙江美大的网下配售信息显示,网下获配共计1500万股,东吴证券自营、光大阳光集结号收益型一期、国联证券自营、首创证券自营、嘉实稳固收益和南方多利均获配250万股。从首日交易的情况来看,上述获配机构多数均已套现离场。
在东诚生化中,卖出量最大的前五名营业部中,有三个来自于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1.42亿元,其中仅前两名就分别卖出7899万元和4174万元。而东诚生化的网下配售显示,全部配售的810万股中,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和中信证券自营分别获配了300万股和150万股,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大获配机构当天很可能进行了联手抛售。
在当天三只新股唯一出现破发的顺威股份中,也出现这种情况,顺威股份卖出前四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金额4166万元,按均价计算约占机构网下配售总数的23%。总的来看,25日当天,无论赚钱还是亏钱,网下获配的机构都选择了抛售策略。
“整体来看,三只股票的涨跌幅都不大,表明了解除网下配售的锁定期是有作用的,它扩大了新股上市首日的供给量和流通量,客观上起到了抑制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作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他表示,在新股上市首日机构选择卖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股估值定价仍然偏高,机构心中有数,后期要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较困难,对于机构来说,现金流十分珍贵,希望能够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因此倾向于选择套现;二是,目前的市场正处在调整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也倾向于抛售套现。
董登新认为,在此次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取消网下配售的三个月锁定期,可能是最富成效的一条。“应该说对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抑制作用是比较明显。”董登新表示,但不能就此排除喜欢爆炒、炒新的散户在新股上市首日之后再度爆炒。董登新认为,目前这种情况是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在将来市场走好的情况下,会不会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网下后配机构的惜售,仍有待观察。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解除了限售期,对于引导IPO定价回归,让机构在IPO定价中更加理性客观有一定作用。但他认为,这同时也让申购新股的投资者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投资者参与新股发行的热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向威达认为,三只新股的表现也和市场整体的低迷大环境有关,将来在牛市中是不是会是另一种情况也不好说,总体上看,由于监管部门引导大家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将来新股暴利的现象、新股不败的神话会大幅减少。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股就一定比老股好这种观念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李大霄认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让投资者对新股有正确的理解,以质论价而非以新旧来论价。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