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稳增长控物价双向压力 望财政政策出台
期待
财政举措出台
在稳增长和控物价的双向压力下,市场期待宏观调控政策表现出更大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软着陆。
尽管12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市场认为,相对来说,解决当前的宏观经济问题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财政的手段。中金公司报告称:今年货币政策总量放松的方向不变,但是放松的节奏和力度将比我们此前判断的要小。
实际上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家财政支出在今年已经有所加大,1至4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320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646亿元,增长26.2%。但是这显然还满足不了市场的期待,市场预期更多的财政举措会陆续出台。
最令人期待的当然是进一步的结构性减税,因为减税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既可以保证企业盈利以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降低企业定价以稳定物价。
“目前从财政上给企业减负是主要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他表示,我们要在总量减税上有一个概念,而不是有增有减之后总量增加。“现在要转变观念,刺激经济让经济复苏最重要的是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不是政府花钱。”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也持类似观点。他近日撰文指出,有别于以往以“增支”为重心的操作,“减税”将成为今年继续实施财政扩张的主要载体。至于结构性减税的方向,高培勇认为,在201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操作中,应当且可以进入减税视野的,主要是那些由企业缴纳、走价格通道转嫁的间接税或流转税,主要对象应当锁定于增值税。
扩大财政支出在稳增长方面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所以市场同样预期在这方面会有新动作。韦森提出,在减税的同时,财政还应该加大民生支出,更多地增加社保、医疗、教育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在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布局中,结构性减税固然是重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或没有增加支出的安排。”
高培勇认为,有关“增支”的安排,除了继续着眼于优化投资结构之外,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线索的支出项目及其规模的增加,来拉动消费需求。其中,比较重要且需特别关注的项目包括,着力于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着力于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于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