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稳增长控物价双向压力 望财政政策出台

2012-05-14 08: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警示

  通胀压力犹存

  物价上行压力也不容忽视。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涨幅虽然较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仍然位于较高水平。

  石磊表示,食品价格的超季节性下跌是带动4月份CPI小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数据看,2001年至2011年这11年间,4月份食品价格多数以下跌为主,平均跌幅约0.34%。从下跌的年份看,跌幅超过1%的较少,今年4月份食品环比下跌0.9%,跌幅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更需要关注的是4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略高于市场预期。石磊介绍说,4月份非食品环比增速创下自2011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不能完全用季节性因素解释,说明目前非食品的上涨趋势较强。

  对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认为可能和资源品价格改革有关,他提出: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将减缓年内CPI下降速度与程度。

  王宇雯说,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目前密集推进的资源品价格改革仍处于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将使得资源品价格在短期内有所提高,其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推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价格改革推进速度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基本能定量测算的资源品所占CPI权重约为8%,若资源品价格上涨10%,完全传导后可能推动CPI上涨0.8个百分点。

  物价在下半年反弹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预期调整和生产周期的原因导致过去数年猪肉价格从高峰到谷底反弹往往仅需要1年多的时间,自去年9月以来,猪肉价格已连降8个月,下半年随时出现反弹。当前部分蔬菜价格也正以更高的频率大幅波动。另外考虑到总需求、货币供应和价格改革等因素,非食品价格继续上升的概率不低。综合来看,预计二季度CPI同比涨3.1%,三季度CPI环比回升随时可能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表示,2012年中国在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面临宏观经济发展的“两难”问题。防止物价反弹和防止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的双重目标,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某些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是有其必然性的,也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对于物价压力,央行已经开始预警。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物价涨幅总体保持回落态势,但并不稳定,对未来物价上行风险也需关注。虽然短期内CPI同比涨幅有可能继续保持趋缓态势,但这也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因此需更多关注季节调整后的CPI环比涨幅。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