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养老金投资方案初定 13省市已委托投资数年
现在已经不是入不入的问题,而是应该怎么入的问题。
这是5月4日由 《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变革与突破中国地方养老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者形成的共识“养老金投资的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近五年来,已有13个省市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集中管理做实个人账户中的中央补助部分,根据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的说法,“效果还不错。”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从人社部相关官员处了解到的信息,目前针对全国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初步方案已经出炉,现在还在进一步审核中。可以预见,在普遍跑输通胀的背景之下,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步伐将会疾行。
13省市的委托投资
不单在我国,目前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受到人口老龄化冲击,藉此许多国家建立了基金积累制,同时引入了新的基金运营机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养老金制度开始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形成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养老模式,即为“统账结合”。
在1997年,这种模式推向全国,但并没有能够顺利实施,原因在于统筹账户的缴费积累不足以发放当期养老金,其缺口还得依靠挪用个人账户。
在此背景下,2001年国务院同意辽宁省成为首个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其后数年,天津、山西、山东、河南等共计13个省市陆续加入做实账户的行列。而随着养老金收支缺口的频现,早先做实个人账户的省份,不得已以“借支”之名挪用个人账户,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达到预期。
因此在2006年,中央财政以补贴的方式给做实账户的省市进行补贴,即当期统筹部门的资金不足以发放养老金时,缺口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75%和25%。这其中,有些省份的补贴有别于此,比如中央财政对天津市补贴额为做实部分的60%,山东为做实部分的30%。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基层社保部门了解到,当时做实个人账户之后,累积到的中央补助资金逐年增加,但基本都存在银行。
时间定格在2006年年底,当时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份的社保部门负责人来到北京,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各自签订了一份五年的合约。
这份合约即为委托投资运营协议,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省份,拿出中央财政给与的共计数百亿元补贴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保底收益率为3.5%。
当时的规定是,运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由社保基金理事会承担,若实际投资收益高于3.5%,会将高出部分的一半成立特别风险基金等。
截至去年底,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个人账户基金本金543.62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10.27%,超过同期通胀率近8个百分点,比承诺收益率高出6.8个百分点。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