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有资产多头监管图景渐明 国资委望预算独立
[导读]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教育部也正在组建相关机构以实现教育领域600余家国有企业的监管功能,还有盛传已久的“金融国资委”……
国有资本监管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教育部也正在组建相关机构以实现教育领域600余家国有企业的监管功能,还有,盛传已久的“金融国资委”……
这些新成立以及正在筹备中的“小国资委”,使得国有资产多头监管图景日渐清晰化。
不过,这可能会让国务院国资委有些头疼。从2003年成立起,“大国资”一直是国资委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而大国资,其实就是实现监管“全覆盖”。
在时下分散监管的现状与统一监管愿景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之时,一轮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讨论又开始响起。
业内多位人士认为,要打造国资监管的一统局面,目前亟待解决的即是将国资委出资人身份与监管身份分开,国资委应定位于国有资产的监管者,通过规划布局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战略性地配置国有资本。
这恰恰是国资委的“心病”。有接近国资委人士透露,目前国资委最迫切希望的是能独立编制国有资本收益预算,同时也在对央企红利收取比例进行研究,“未来可能将比例设定为由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共同组成。”该人士表示。
全覆盖“落空”
近日,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了2012年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文化企业兼并重组以及探索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被看成是今年重点工作。
此外,据消息人士透露,教育部也正在组建教育国资委以实现教育领域600余家国有企业的监管功能,再加上呼之欲出的“金融国资委”,一幅“九龙治水”般的国有资产多头监管图景开始渐渐明晰。
这还不是全部,根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目前还有其他80个部委下属的5000多家营利性国家出资企业均未在国资委监管范围内。和目前地方正在如火如荼地打造“大国资”格局不同的是,中央层面的国有企业正在开始“各找各的主”,数个按行业多头监管的“小国资”模式正在取代国务院国资委梦寐以求的“大国资”格局。“大国资”简单地说就是国资委实现监管“全覆盖”,即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扩大至包括金融和文化等经营性国有企业在内的整个国资领域。
两年前,这在地方上就已经进行了先行先试,目前已有14个省级国资委监管覆盖面达80%以上,安徽、四川、江苏达到或超过90%,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4个直辖市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全覆盖监管。
此前,地方的先行先试也被业内人士看成是对中央层面国有企业未来实现国资“全覆盖”的一种倒逼,起到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但眼下看来,这种倒逼的效果正在落空。
支持国务院国资委实现国资“全覆盖”的人认为,从国资委成立9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国资委有能力对包括金融国有资产在内的所有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便是支持者之一。“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相关规定,金融企业完全应该纳入到国资委体系统一监管,在国资委增设金融司,完善和提高其功能,何必再组建一个‘金融国资委’?”李锦曾撰文指出。
此外,国资委还认为,国资监管的这种“全覆盖”还能实现国有资本在国资系统内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分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