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时46分,日本静默 日本3·11大地震周年祭
2月19日,日本福岛,警察身着辐射防护服,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7公里的地区废墟中搜寻失踪者。
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列岛似乎凝固。从北海道的小樽到冲绳的石垣,无数日本人等来他们已准备许久的一天。
1.5万多名死难者,3000多名失踪者,至今难算的经济损失、还有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弥补的心理创伤和信心缺失。伴随着一连串不好的经济消息,在多少有些阴郁的气氛中,日本迎来了3·11大地震的周年祭。
整个日本当下的形势不可谓好,但背着伤痛前行,日本举国上下对此并无异议。3月11日这一天及过去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可贵。
日本静默
3月11日14时46分,11次的钟声以后,位于东京银座的“和光”百货公司前,一片肃穆寂静,人们普遍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一分钟后,这家著名商场顶楼的大钟再次鸣钟11次,以示默哀结束。
与此同时,在千代田区的国际剧场,官方悼念仪式亦拉开帷幕。出席者有被称为“三权之长”的首相野田佳彦和日本天皇夫妇,岩手、宫城、福岛三县的遇难者家属代表共1200人列席了仪式。明仁天皇刚刚完成心脏搭桥手术,他的出席和讲话赢得了舆论的赞扬。
“这种举国悼念仪式,在日本还是首次,甚至阪神大地震的纪念仪式,都没有达到如此的程度。”日本自由撰稿人福岛香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离东京数百公里以外的仙台,全城肃穆。这天恰逢是周日,这座日本东北部最大的城市,完全脱离了平日的节奏,进入了一个沉默的世界。东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欧婉妍也和周围的人一起,参加了悼念仪式。
“城市里挂满了各种悼念的物品,从鲜花、招贴画到千纸鹤,参加悼念的人有很多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我们似乎能触及到那些人的灵魂,再次听到他们的声响。”欧婉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行走在路上,也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路边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饮料。这是日本悼念逝者的一种传统方式。
这场灾难给日本的东北地区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很多人可能需要终其一生才能化解。
在岩手县的山田町,望着漫天的飘雪,52岁的原保险公司职员长根胜难抑悲痛。去年3·11那天,他失去了母亲。
根据当地的传说文献《远野物语》,1896年明治三陆大海啸的时候,一名叫做福二的青年丧失了妻子和孩子。一天晚上,他被妻子的幻影所诱,在冰天雪地的海边站立了一晚。此后福二一生平安健康,得以善终。
长根胜恰恰就是福二的后人。相隔116年的悲剧,在他身上重演。但擦干眼泪的长根胜表示,自己会继续留守在这片土地上,不会离开,而且会把过去和现在故事讲给后人,告诉他们经验和教训,热爱生命,热爱故乡。
一系列的悼念仪式还在世界各地开始,纽约、伦敦、曼谷、马尼拉等地都有大规模的集会悼念,场面感人。特别是在巴黎,大雾笼罩的埃菲尔铁塔前聚满了民众,为死难者默哀。
旅居上海的日本人深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3月11日在上海田子坊举办了相关悼念和义卖活动。
“绊”成为了地震救援和重建的一个重要主题。日本官方高度强调这个曾在去年以首相公开信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多家媒体上的字眼,突出灾难救援和重建的国际协调色彩。3月10日夜,东京天空树与东京塔分别点亮了特别的灯光。晚上6时,东京天空树125米以上的444盏LED灯被点亮,表达了日本对世界支援灾区的感谢,以及对和平的期盼。晚上6点半,东京塔东南面的大屏幕上出现了“羁绊日本”的字样。
“在日本社会,也有人对过度宣传‘羁绊’、‘团结一心’等口号心存反感。觉得言过其实渲染过度。”福岛香织认为,“不过真的,我相信在3月11日14时46分的瞬间,全日本是没有人不感到心痛,没有人不真心为受灾地的复兴而祈祷。”
3月1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再次致信中国媒体,感谢中国在地震期间对于日本的援助。
116年,两场悲剧
除了悼念和寄托哀思,对于那些灾区的老百姓来说,前方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在宫城县石卷市,一位姓内家的老人,面对着满城堆积如山的废墟,决定以一己之力,为石卷市的复兴乃至于生存,贡献人生的最后一点力量。
内家老人成为了一位特殊的导游,对于任何希望前往石卷市的外国外地人,无论是记者、志愿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找到内家老人让他提供帮助。在一周年纪念日之前,欧婉妍作为两位香港记者的翻译,找到了内家老人,在他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完成了在石卷的工作。内家老人甚至亲自开车去仙台接他们到石卷。
这位65岁的老人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这些来石卷的人在当地消费。
1995年阪神大地震,虽然造成的破坏同样非常严重,其造成的废墟垃圾相当于日本8年的垃圾处理量。但由于地处日本经济的中心地带,复兴很快,一座崭新的神户市甚至成为日本最美丽和现代化的都市。
但是,对于经济本来就在日本处于边缘,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东北地区来说(3·11大地震的遇难者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近7成),经济复兴几乎成为不可期望的目标。重建,对于满目疮痍的东北地区来说,并非易事。根据日本政治家小池百合子的披露,到目前为止去年大地震产生的废墟只清理了总量的5%。
但即使如此,对于内家老人和他的同伴来说,是不会放弃这块故土的,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不忍心离弃这里,某种程度上也再无精力背井离乡讨生活。他们用这些小事,体现着石卷人的志气。
被内家老人带到石卷的特殊客人们,常去一家海鲜餐厅吃饭,品尝当地的特色海产品。实际上这家海鲜餐厅也是一种当地人自救的产物。因为地震和海啸的破坏,原来4家独立的餐厅和一家海鲜店决定合并成一家海鲜餐厅,因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集中人力。
集体主义传统
在一片迷茫中,还是很多人坚持不住,最后选择离开了石卷,去其他城市生活。但佐藤老太太却从仙台搬回来了。她在仙台有房子,地震后过去住了一段时间。3·11地震时,佐藤先生涉水冲回家里时,两层楼房第一层已经被完全淹没。老夫妻做好一起殉身的准备,好在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了。
回到石卷以后,佐藤一家从政府拿到了一笔补助,他们雇佣了房地产公司,重建了房子。不过按照最新的重建计划,当地有一条公路要从佐藤家的房子中穿过,于是刚刚重新安居的佐藤家又不得不面临拆迁的难题。
为了灾后重建,日本政府不久前通过了4个额外的中央政府预算,其数额高达14.3万亿日元,(约合1750亿美元)。这样总预算增加到20.9万亿日元(约合2500亿美元)。然而,政府重建局却在2月10号才开门办公,而此时,那场灾难已经过去11个月了。日本目前是债务问题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这笔支出进一步增加了日本政府的债务,这引发了人们对日本经济可持续性的担忧。
虽然佐藤夫妇对于命运中的又一次挫折很是无奈,但他们表示会服从政府的安排。尽管已进入了21世纪,但是日本社会的传统集体主义传统,在这次灾难中及后续中,还是可以处处看得到。在东北三县的各个灾区,有伤感,有迷茫,有忧郁,有困惑,但是并没有出现过多激烈的情绪表达。对地方政府以及自卫队的表现,日本社会表现出了赞扬情绪,尤其是对自卫队,肯定的态度高达9成。
“在仙台、石卷、南三陆等地,有些地方海水还没有退去,还有很多耕地盐碱化。我感觉日本还不能完全算进入灾后阶段,有些地方还是在灾中。相对于阪神大地震和中国汶川地震的重建速度,当下日本并不算很快。这主要是源于海啸和核辐射的影响。近来政府的速度已有所提高,但是政府还是受困于预防核污染的扩散和未来可能的东京直下型地震,无法以灾区复兴为第一要务。”刚从灾区归来的福岛香织透露。
手写报纸
除了一般的纪念外,石卷市的一所建筑也挤满了市民和媒体记者。这间不起眼的小楼就是地方报纸《石卷日日新闻》的办公楼。这家已经有99年历史的媒体在3·11地震期间创造了一项奇迹:当时在断电,设施尽毁的情况下,留守的报社社长、一名部长和另外一名编辑决定召集采编人员,用电筒和油笔手写出报。
手写报纸坚持了整整六天,每天登载灾害最新消息的报纸写好后,《石卷日日新闻》的记者就把报纸张贴到石卷市主要的避难所。不但报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亲手所写,连一些基本的板式和报纸标题也被保留。可以说废墟中的手写《石卷日日新闻》,成为了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并且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赞誉。
去年3月11日这天,编辑坚持工作了一个上午。下午,采编人员和领导会见了市民和外国记者。面对大家的感谢和赞誉,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回答:“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完成了自己普通的责任而已。我们不希望近百年历史的报纸,第一次中断报道。”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对未来怀有希望,但包括我在内的人,如果不对未来抱有希望的话,就什么都不会改变。在这一周年之际,灾区一定要复兴,为此做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我现在所想的。”福岛香织表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