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 本土猪品种濒临灭绝

2013-10-03 09: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每年消费的猪肉已经超过5000万吨,但决定猪肉品质的种猪全部依赖进口,中国本土生猪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出于对成华猪种群延续担忧,业内人士发出了“再也吃不到最地道的回锅肉”的感慨。为什么土生土长的本地优质品种抵不过外来品种?本土猪种如何才能收复失地?经济之声记者采访调查,对这些疑问一探究竟。

  经济之声系列报道《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第一篇《回锅肉猪堪比熊猫 本土猪种陷入危机》。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60多岁的黄阿姨对于回锅肉这道经典川菜始终情有独钟。不过,黄阿姨发现,如今在市场上买的五花肉越吃越没有了肉香味儿。

  黄阿姨:老成都把过节吃“大肉”叫“打牙祭”,但现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大肉”了。

  黄阿姨所说的“大肉”,其实就是一种名为“成华猪”的四川土猪。成华猪肉质很肥,肌内脂肪含量高,在众多川菜大师眼里,要想做出一盘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的回锅肉,川西坝子最有名的土猪——成华猪是最佳食材。

  然而,今年5月份微博上热传的一则消息,让广大吃货们黯然神伤: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濒临绝种,成都仅剩100多头。

  为了避免成华猪遭遇种群灭绝,成都计划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华猪保种场。从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成都市种畜场工作的罗成刚,成了这个保种场的场长。他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精心照料保种场里的猪儿们。

  罗成刚:从数量上说,现在成华猪比大熊猫还少。根据媒体报道大熊猫现在至少还有上千头。但目前纯种的成华猪,几乎也就只剩下成都保种场里的这100来头了。除此之外,在农村也几乎没有饲养者,成都市面上的猪肉几乎全部被外来猪占领,成华猪踪影难寻。

  对于成华猪的现状,为保种场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白林十分担忧。他说,猪种的保护基数一般要在600头以上。而种群数量太少,将导致成华猪近亲交配,使其基因越变越差。

  白林:数量少了,导致近交加剧,没有新的血液进来,要想保护物种永远持续下去,还是有一定困难。

  实际上,成华猪所面临的困境,几乎是我国各地方猪种的共性。包括浙江金华猪、江苏太湖猪、北京黑猪等都曾面临大量减少甚至一度淡出市场的尴尬。据了解,中国猪肉市场规模已达到1万亿元左右。但是95%以上的份额都由洋猪品种占据,最常见的有原产英国的大约克夏猪、原产丹麦的长白猪、原产美国的杜洛克猪等。

  对此,北京市农科院研究员赵书广感受颇深,他长期关注我国地方猪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他告诉记者,中国原本约有125个地方猪种,整理之后只剩下70多种。而这其中,85%的群体数量又呈下降趋势,31个优质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状态。很多土猪品种都上了国家猪品种资源的保护目录。

  赵书广:现在有一个趋势,地方猪种,比较有名的好的猪都面临濒临灭绝。

  这也意味着,如果照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要吃到正宗的回锅肉,正宗的金华火腿,将越来越难。

    (记者 晏琴 田野)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