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滋介入调查 业内揭秘奶粉商七大“黑招”

2013-09-17 08:40    来源:广州日报

  导读:昨日,央视记者的报道声称,多美滋在天津一个地区,花费不菲以支付“维护费”,即维护医院和多美滋的关系。报道指,在这样的金钱交易下,医院的白衣天使,强行给新生的婴儿喂食多美滋奶粉,使婴儿习惯多美滋奶粉的味道,产生依赖,进而排斥母乳。

  央视指天津一妇产科因贿赂强喂“第一口奶” 

  昨日,央视以“揭秘婴儿第一口奶”为主题,指天津一家医院企业贿赂医生护士,强行给孩子喂多美滋奶粉,让新生儿产生依赖,排斥母乳。对此,多美滋发出声明表示“震惊”,称已经立即调查,如发现有人违反公司制度将严惩。

  而有三甲医院妇科医生表示,医生完全不会干预妈妈喂哪个牌子的奶粉,虽然职业风险巨大,但护士也可能有操作余地。

  昨日,央视记者的报道声称,多美滋在天津一个地区,花费不菲以支付“维护费”,即维护医院和多美滋的关系。报道指,在这样的金钱交易下,医院的白衣天使,强行给新生的婴儿喂食多美滋奶粉,使婴儿习惯多美滋奶粉的味道,产生依赖,进而排斥母乳。

  多美滋称会严惩违规者

  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查询时,多美滋(中国)通过声明表示对有关报道非常震惊和重视。“我们将立即就此事展开调查。”声明说,公司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包括《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并为此设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如有违反,我们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多美滋说。对于央视昨日报道的“第一口奶”现象,多家奶粉生产商均不愿置评。但是在微博上,不少各地的父母表示其在医院里接触过多种品牌的奶粉。

  “无论是国家规定还是国际准则,都是主张母乳喂养,因此不允许奶粉进医院宣传。”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奶粉业竞争激烈,加上看准新生儿“转奶”不易,一些奶粉企业在医药宣传方面确有各种砸钱“潜规则”。包括赞助新婚夫妇和产妇讲座、免费发孕妇奶粉、赞助产房设施、让护士收集产妇信息等。“医务渠道‘水深’,小奶粉商负担不起。”他更指出,最近业内还传言有大企业甚至瞄准“奶粉ATM”机,希望能把这一设备放进医院。

  2009年中消协已警示,警惕婴儿奶粉促销干扰母乳喂养。奶粉商的促销行为和妈妈的草率抉择会使婴儿失去了吃母乳的权利,无法获得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终生的益处。

  各方反应

  消费者

  整个孕产期奶粉商“如影随形”

  “在整个孕产期,奶粉商都如影随形。”昨日,刚刚生完宝宝的市民黄敏(化名)对记者说,为了办理准生证,她被要求到海珠区的一家医院听关于孕期营养和护理的课。在讲课的中段突然进来了一个妇女,拿着水壶和茶杯,向在座的妈妈逐一询问“要不要孕妇奶粉”。课后她还领到了奶粉商送的一包孕妇奶粉。

  黄敏告诉记者,此后她陆续到过三家不同的医院,或听课,或产检,多次收到奶粉商的广告宣传册、赠品。在一家公立医药的产科护士台,她填写接受免费产检的各种表单时,护士给她拿出一份某奶粉商的表格,并引导她填写“愿接受对方服务”。

  另一位新妈妈伍程(化名)告诉记者,在小孩出生后,医院不接受她自带的奶粉,而要求由院方统一安排喂养某品牌的奶粉,“若孩子住的时间较长,可能就习惯了某种口味的奶粉了。” 

  医院业者

  护士有操作余地 曾被警告

  “这样搞定护士让自家奶粉能成为首选的现象当然有,但是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三甲医院与二甲医院、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情况都不一样。”广州某三甲医院一位妇科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医院绝对不允许此类事情发生。

  “我们这曾出现过护士力荐某奶粉被院方严重警告的事情,此后也就风平浪静了。”他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经常途经产科,但自己鲜有发现奶粉销售人员的身影,“不知道是少了还是更低调了”。

  他告诉记者,奶粉推销在该院颇有难度且目标受众群非常小,“可以母乳喂养的妈妈,没有护士敢冒险劝其奶粉喂养。医生完全不会干预奶粉品牌选择,护士可能有操作余地,但不一定真的都会这么做,毕竟职业风险大。”他认为,该“交易”的重灾区应该不是三甲综合医院。

  业内曝光

  一个孕产妇名单就值10~30元

  “奶粉商在医院更多是在做推广,而不是卖奶粉。”和医务渠道打交道的奶粉销售主管李杨(化名)昨日告诉本报记者说,以某奶粉大品牌为例,做医务推广的人员远高于销售人员,一年发生在医院里的费用占营业额约3%~5%,或占营销费用10%,“但是这些做法都是灰色的”。

  1

  “名单费”

  把所有孕产妇的电话抄出来给奶粉商,一个有效的名单就值10~30元左右。

  2

  “轮奶”

  各品牌通过投标、赞助的方式,获得免费给新生儿提供奶粉的机会。某奶粉进一家出生率高的医院就要每年投30万~50万元。

  3

  “直销”

  厂家免费提供给医务渠道,或者最多以奶粉价格5折卖给医务渠道,再转售消费者,从中每罐可赚100~150元的差价。因明显违规,此现象不多。

  4

  “派送样品”

  在新生儿出院时,可以免费派奶粉,但是家长的通讯信息会给到厂家,每罐奶粉还可返还30~50元的“派样费”。

  5

  “听课

  介绍费”

  在针对孕妇的课堂上会派发带有编码的奶粉“优惠券”。如之后妈妈凭此买奶粉,一个“新客户”可以返还医务渠道100~200元。

  6

  “学术赞助”

  奶粉商经常请专家给医务人员讲课,费用一场下来最低厂家砸10万元也不奇怪。还有以“学术交流”名义进行的各种医务“联络”。

  7

  “通过医务渠道和消费者沟通”

  例如,有一家奶粉商长期在医院会议室赞助某“无痛分娩”课程,最后肯定会有时间留给奶粉商宣传,再就是获取消费者的通讯方式。

    (记者 刘俊、涂端玉)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