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出口遭遇污染困局:道地药材检测不达标
导读:严格控制重金属、农药残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控制较晚,这使得出口企业无法从根本上监控中药的重金属、农药残留,而且很多企业也还没有掌握国外关于植物药重金属、农药残留标准数据,以致出口屡屡受挫。
“药材好,药才好”。这不单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对于国内中草药企业而言,更意味着质量和安全。
源头难题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但中药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甚至在某些品种上变得越来越严重。
“中成药的疗效直接由中药材决定,而中药材的品质好坏则由土地、雨水、气温等因素共同决定,如果大家担心西红柿被打了激素、韭菜用了杀虫剂,为什么会觉得同样生长在土壤里靠天吃饭的中药材就有理由安然无恙呢?”昨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入秋时节,自北向南,全国有土地耕种范围内,作为经济农作物生长在田间地头的近千种中草药,已先后进入到各自的成熟收获期。
从田间收获、粗加工,交由收药的商贩或送到附近的交易市场,经过又一轮的挑选和装拣,运输至上千公里之外的制药工厂,一种草药真正实现其药用价值的一生才刚刚开启。
“中药材经过必需的炮制工艺,将最大的药效激发出来并加以保存,然后按照不同用途被制作成不同的产品和剂型,但归根结底,最关键的两个步骤,一是药材,二是炮制,先天的药材因素占了更大的成分。”上述教授表示。
而这一点,也正是让许多中医界老专家们心焦的关键所在。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我国被进口国拒之门外的中药产品中60%以上因“绿色壁垒”,我国出口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和加拿大的食品受阻总计达2298批次,其中,植物源性中药材受阻85批次,特殊膳食受阻79批次,动物源性中药材受阻24批次,以上三类产品占总受阻食品的8.1%。
受阻原因则主要是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包装不合格等,其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限量超标尤为严重。
事实上,严格控制重金属、农药残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控制较晚,这使得出口企业无法从根本上监控中药的重金属、农药残留,而且很多企业也还没有掌握国外关于植物药重金属、农药残留标准数据,以致出口屡屡受挫。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4月起,日本决定继续执行有关人参等5种中药材农残标准,同时计划对甘草、黄芪等15种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进行重新设定;而韩国也公布了中药重金属与农残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在中药材主要出口国不断提高进口标准的背景下,中国以农户耕种方式培育的中药材安全问题再次被敲响警钟。
一家NGO组织近日公布的《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全国9个城市(包括香港)的9家连锁中药房所售药材的23种65个样本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包括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仁堂药店、云南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湖南九芝堂零售连锁有限公司等药店购买的65种中药产品,检测结果显示,共有48个样本检出农药残留,其中26个样本检出6种已禁用农药的残留,其中包括甲拌磷、克百威、涕灭威等高剧毒农药,占总样本量的40%。
由于我国对中药材最大农药残留量标准的规定数目非常有限,参照欧盟农药最大残留标准发现,部分样品农药残留超标数十甚至数百倍,其中,同仁堂(北京)的三七花中检出甲基硫菌灵残留量为51.6毫克/千克,超标500倍。
“中药材与化学农业模式下的其他农作物相同,病虫害的防治严重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这是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上述报告称。
“道地药材”也中招
“中药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了防止病虫害和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地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药力下降、毒性增大,一些用了几百年的(经)验方收不到疗效,很大程度上是源头的药材环节出了问题。”上述教授说。
该教授向记者介绍,更严重的是,不只是一般中药材,近年来,即便是中药中代表最高品质的“道地药材”,出现质量不稳定和药力下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临床上一些很有声望的老名家,也经常会遇到开方疗效不如从前,甚至‘吃不准’的状况。”他说。
中药文化中一直强调“道地药材”,即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杭州白菊、四川贝母、淮山药等“地名+药名”道地药材的命名方式,已经成为公认的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疗效确切的代名词。
“和农业作物一样,中药材种植也是一个很脆弱的行业,不仅直接受天气的影响,更依赖当地水土资源,”前述教授表示,“土地面积缩减,工业化带来的废水流入土地、废气污染空气,废渣更是直接埋进土壤,毁了中药材的根基,种出来的药材怎么会和以前一样?”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