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专家称国内饮用水标准混乱监管缺失水质堪忧
中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丁玲娜王思远)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瓶装饮用水的检测标准分为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四大类,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各个标准就打架。
人们喝的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每家每户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生活饮用水,还有一类就是各种瓶装水,包括品牌众多的矿泉水、纯净水、山泉水等等。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这两类水适用不同的检测标准。
傅涛:国家饮用水标准 106项,网上有很多说明,标准是什么具体内容。矿泉水、纯净水都属于饮料标准,没有这么多指标,有些指标严格,有些指标根本没有,取向不一样。
在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2007年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里,包括微生物、化学指标、金属含量指标在内的106项指标,构成了生活饮用水安全的参考体系,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由供水单位和卫生监督部门监管。
与此不同的是,各种瓶装水的检测标准让人眼花缭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长期研究饮水卫生标准的专家告诉记者,“瓶装水”的质量有四大类检测标准。
专家:标准分四级管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级别最高的,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这位专家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现实中,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往往会与国家标准不符,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农夫山泉”参照的就是地方标准。
浙江省质检部门某处长周晓林:如果有国家标准,那我们执行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那就制定地方标准。
从实际情况看,地方标准不但没有提高农夫山泉的质量,反而让农夫山泉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在繁杂的各类标准中,有没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衡量指标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了国外企业的做法。
专家:国外的惯例是,企业为了使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它的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不可能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对比国内外,这位专家说,国内消费者对瓶装水的质量和安全性持有怀疑态度,有一定的道理。
专家:从标准的执行来看,应该是每一批、每一滴水都达到这个标准,现在大家持怀疑的态度,有一定道理。我曾经到法国的依云去看了一下,从水源地开始就有密集管道,一直输送到很远的工厂,号称不用消毒,直接装瓶。国内哪个厂能达到这样的生产水准,还受到怀疑。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瓶装饮用水国家标准的制定也存在多个部门、多口管理现象。比如,天然矿泉水的“国标”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制定,再比如,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的衡量标准,由卫生部门制定,而质量标准,则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
饮用水标准上的混乱,让消费者对看似安全的瓶装水产生怀疑,而如今很多社区里都装有自动净水机。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这种号称将自来水进行过滤处理,转化成“纯净水”的机器,目前还缺乏有效监管,如果净水设备公司自身管理不善,产生的水质可能比自来水还要差。
北京二环某居民社区门口,两台纯净水售卖机的位置醒目。下午三点,王大爷像往常一样,刷卡打水。
王大爷:我们用了三四年了,用的挺好,自来水里碱太大。饮用后感觉也可以。我们三口人一天用两桶,比自来水贵一倍还要多,但净化好一些,花钱买健康呗。
陆续有小区居民赶来打水。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净水机一直很受欢迎,甚至小区外的人都慕名而来。
老人:每天我们用好几桶,做饭都用这个水,烧水没水垢。附近打水的人还挺多呢,外面的人都来这打。
“没水碱,口感好”给净水机加了不少分数,甚至让平日精打细算的大爷大妈也“慷慨”起来。记者在网上搜索“小区饮水机厂商”,立刻有近50万条网页链接。多数厂商描述中,称饮水机是通过专业滤芯对自来水进行渗透和过滤等环节,消除自来水中的水垢等杂质,记者致电北京市水务局。
水务局:抱歉,这不归我们水务局管。应该找提供这个水的公司吧?我们只管市政供水。
一位物业负责人介绍,饮水机都是由生产企业自行上门推销,物业根据业主需要决定是否安装,并对饮水机安装人员、设备资质做审查。
物业:操作人员的卫生许可证;合格的机器设备监测证明,就是允许它做水处理,水质我们物业只负责小区市政供水。
虽然没有直接对饮水机水质监测,但市政相关规定,物业每年要对居民的自来水进行严格抽样检验。他认为,至少这保证了饮水机水源的安全性。
物业:每年做水箱清理时,都会对水质化验检测,水箱清理、消毒、取样,分几个点,小区内各个位置、各个出水口都取样监测,都是专业的。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某净水设备公司负责人王忠海。他介绍,公共净水行业各地发展多年,市场自由度较高。原则上,监管由各地卫生局、水务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但现实中水质监测仍以企业自查为主
王忠海:卫生监督部门每年有抽检,平时都是经营企业对智能水机进行比如浑浊度、固化物这些监测,都是每周企业自检为主,第三方化验为补充吧。
有的小企业不会找第三方检测,因为是有费用的。个别企业如果管理不善,不经常换滤芯,滋生细菌,可能水质比自来水还要差。
【头条评论】标准之争是底线的缺失
饮用水标准乱象再次掀起公众对生命之水的焦虑。究竟什么原因让饮用水标准“版本林立”?一方面,国家统一标准缺失、政策更新滞后,地方标准成了独霸一方的诸侯;另一方面,卫生和质量两套标准交叉重叠,甚至矛盾的问题仍然严重。
标准的混乱,必然引发市场的混乱。而市场的混乱,必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因为,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会有人去钻空子。所以说,整治市场,标准先行。要消除公众焦虑,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科学、跟得上行业发展的国家标准,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引入第三方标准审核机制,确保标准不被任何利益所绑架。
饮用水统一标准的缺失,有如浇在每个人头上的一盆冷水,冷却之后该思考的是:一百家企业,可以有一百个自己的标准。但是,国标必须而且只能有一个,而它就是这一百个标准的底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