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药欺诈肆虐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2013-03-12 08:5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消费者自身需提高警惕,上网咨询或购买医药商品时,应先检查所选医药类网站有无可点击的权威认证标识

  “上网买药,不仅要担心药品的真假,还得防着假冒医药类钓鱼网站。”这是陈先生“中招”之后得出的深刻教训。

  “上网一搜药名,果真有很多网站出售。”陈先生告诉记者,于是他点进一家叫作“通航药业”的网站,该网站表面上看起来很正规,但我付完款之后却发现银行卡里的钱都没了。“这才发现‘着了道’。”

  “本来上网买药时图个方便,同时价格方面也比较实惠,但没想到却中了招。”陈先生算是一个网购达人,平时大到家电,小到吃的用的都会在网上买。由于身体原因,陈先生最近需要买一种药(因涉及隐私不透露药名),但跑了在家附近的几家药店都没有,最终他想到了一条捷径网上购药。

  当然,此类事件并不是个案,类似的假医药网站已经泛滥。据瑞星“云安全”系统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期间,共拦截假冒医药类钓鱼网站839903人次,该类钓鱼网站已经占钓鱼网站上报总量的15%,随时面临失控的局面。

  记者注意到,只要用户在网上查找任何与药品、保健品相关的信息,贩卖假冒医药商品的黑网站就会跳出来,占据电脑屏幕中的显眼位置。不仅如此,该类网站还经常将医药界名人、影视明星或其他公众人物的照片进行加工处理,张贴在网站或产品展示页面上,以此引诱用户上当。

  瑞星安全专家唐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一条黑色的产业链用户访问假冒医药网站进行在线咨询或网购医药品时,往往会将个人隐私信息暴露给不法分子。随后,这些信息大多会被转卖至黑中介,随之而来的便是用户可能遭受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更为糟糕的是,有些网站的操纵者视医药的基本作用于不顾,有的将医疗垃圾回收再利用,或将无用的药品甚至是‘毒’药贩卖给用户,用户一旦轻信,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害生命。”唐威说。

  唐威认为,国家监管部门加大对此类网站的监管以及打击力度,同时相关的互联网企业也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协助监管部门。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药监局与百度、360、即刻搜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20余万个药品的名称、产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的详细权威信息提供给网络搜索引擎,百度等公司将其优先排序。

  而作为互联网安全企业的瑞星也在“3·15”前夕发起了“全民围剿假冒医药网站”行动,被举报的网站经过瑞星钓鱼网站智能识别引擎分析和人工识别后,将被成功拦截。与此同时,瑞星还会将这些不法网站集中提交给国家药监局及公安机关等政府部门,从源头上遏制假药网站的蔓延。

  业内人士称,上述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屏蔽”假医假药信息。同时也需要消费者自身提高警惕,上网咨询或购买医药商品时,应先检查所选医药类网站有无可点击的权威认证标识,保证所访问的网站为正规医疗网站。(史燕君)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