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出游人次疑创新高 “宰客潮”或卷土重来
冷门景点降价,热门景点的门票价格却又要上涨了。中国热门景点不仅普遍进入“百元时代”,门票价格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冷热不均”让游客十分感慨。相关专家表示,景区首先是公共产品,只有改变单纯靠门票收入来盈利的模式,才能让过热的“门票经济”降温。
【专家】 降价不能流于形式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CPI涨幅为5.4%。根据上一轮‘五一’期间景区票价上涨幅度计算,三年涨幅即使按最低标准20%计算,年均增长也超过了6%,高于CPI增速。”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马建华教授介绍,中国热门景点门票价格普遍进入百元时代,成为游客的负担。
“国内游客出游的各项开支中,景点门票占21.92%,超过交通、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成为最大的一项开支。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不满,也逼迫一些年轻人玩起了逃票的把戏。”马建华说。
“虽然在消费者眼里,这次80家景区价格调整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着多重积极意义。”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表示,只要开了一个头,以后估计会有更多的5A级景点参与降价活动,而且降价幅度也会大。
但他同时表示,“降价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有‘水分’,否则就会让公众对国内旅游业失去信心。”
“实际上,这几年,好多景点都在涨价,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这次发改委的出发点是好的,是顺应民意之举,值得肯定。”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表示。不过,他表示,从目前发改委公布的名单来看,恐怕不但不能让广大游客满意,相反会让观众认为这是发改委在搪塞民意,忽悠大众。
宋向清说,景点门票价格偏高、涨价幅度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发改委出台旅游景区降价政策的目的应当是让利于民,让广大游客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不能在景区吸引不了游客的情况下,把“不值钱”、“没销量”的旅游景区当做“劣质”商品,把降价政策当成赤裸裸的促销手段,进而吸引游客。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