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谢国忠:别把降息曲解为救楼市

2012-07-09 09:55    来源:重庆商报

  谨防引发新一轮通胀压力

  重庆商报: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降息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是不是会带来通胀压力?

  谢国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事实上,因为中国的货币存量还是高了些,客观上就带来了通胀控制的压力。就近一段时间的情况而言,商品价格下降虽然暂时缓解了通胀压力,但降息政策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通胀压力。

  从这一点看,我认为,如果仅仅考虑货币政策而忽视对整个形势的准确判断,将是十分不明智的。

  重庆商报:也就是说,降息仅仅是保增长促增长的手段之一?

  谢国忠:是的,而且并非最根本的手段,要治本还需要一套组合拳式的政策。

  降息的作用在于通过鼓励借贷刺激了经济。我认为,目前我国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已达到借贷的极限。它们的主要抵押物土地已经随着房地产调控开始贬值。因此,降息本身要吸引他们增加借贷是有限的。更为有效的工具还是减税,一旦减税,不但能够刺激经济,还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短期内再降息可能性不大

  重庆商报:2008年为刺激经济,曾经出现过连续五次的高强度降息,你认为短期内还有第三降甚至第四降出现吗?

  谢国忠:我想,一方面要看这次调息后,对经济会带来什么样效果的影响,目前来看,经济数据将会有所改观,如果经济持续好转,进一步更趋向宽松的政策不会马上出来。再者,货币的不断外流,也使继续降息变得不太可能。

  重庆商报:怎么理解货币的不断外流?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谢国忠:中国一个月的外贸顺差在200亿~3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也有100亿美元左右,这么多钱进来,但外汇储备还在下降,这说明钱往外流是很多的。再不断减息,让大家对货币信心大幅度下降,钱会跑得更快。而且存款的利息本来就那么低,还有什么好降的呢?我认为,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谈利率市场化还言之过早

  重庆商报:经济学界有不少声音认为,连续的降息对于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谢国忠:我也注意到,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一个重要的依据便是如果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能做,中国就更能做。这种观点认为,两到三年内,我国就可以实现基本完善的利率市场化。但我对此并不乐观,目前进一步利率市场化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重庆商报: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谢国忠:利率市场化会一定避免不了竞争,而目前规模较小的银行,譬如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受地方政府的控制是比较强的,资产质量有一些问题。如果进一步放开利率,会出现恶性循环,小银行大幅加息吸引存款,但贷款出去变成坏账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的观点是:利率市场化还言之过早。

  重庆商报:你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时机什么时候才会成熟?

  谢国忠:体制性的问题要改得一起改,不是几次降息能够解决的,小打小闹反而有把问题放大的危险。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