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基:利冠全球的中国银行业当自省

2012-07-09 09:5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据近日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对2011年度全球银行利润统计排名发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成为去年全球最能赚钱的银行前三名。此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首次进入世界大银行的前十名,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几乎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三分之一。笔者认为,去年中国银行业“利”冠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行业垄断体制下特殊时段的高息差,并非意味着其真有很强的赚钱能力,对此中国的银行业要有自知之明。

  中国银行业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加之利率市场化滞后,其利润约80%来自存贷款“息差”。去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盈利之所以经历了一个从急剧增长到明显回落的过程,直接原因是资金需求及相应资金价格的巨大变化。2011年至今年一季度,由于货币政策的收紧,资金面很紧张,许多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比基准贷款利率高出30%-40%;而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许多企业因盈利预期下降,出现了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贷款的有效需求不足,并不是企业不需要贷款,而是企业有承受能力的贷款需求不足。

  由于去年畸高的银行利润率过多“挤占”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应有利润空间,资金价格过高的结果必然损伤企业的“元气”、影响其发展后劲。虽然今年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如果没有去年的银行“暴利”,至少今年的信贷疲软现象不会这么快到来、也不会这么严重。事实上,目前企业仍然很需要贷款,但因宏观经济走势放缓,企业赢利比较困难,因而企业不愿承担或承担不起仍然高企的贷款利息。只有降低贷款利率,使得资金的使用成本明显降低,企业的贷款有效需求才会增加。

  央行昨日宣布7月6日起降息,这是继6月10日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的二度降息。这表明,上次降息后企业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故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再度降息。另外,再次下调贷款利率下限,也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节奏在加快。这样也可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空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引导银行更主动、灵活地降低实际贷款利率,从而更好地应对信贷疲软局面。同时,此次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下调的幅度要大。上述因素“叠加”造成的息差收窄将对商业银行盈利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而与中国的商业银行利润主要靠“息差”收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40%,最低为25%,最高为80%。中间业务具有表外性、服务性、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等特点。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按国外银行以非利息收入定义的中间业务收入进行比较,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具有较大差距。如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近十多年间平均保持在40%左右,而国内银行业在20%上下。

  可以预期,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监管更趋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速下滑的趋势仍将延续。由于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使商业银行息差收窄、竞争更充分,银行的效率、管理、创新和服务等面临严峻考验,将促使银行摆脱对息差收入的过度依赖、提高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也会使银行的利率风险观念增强、努力开发和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及更好的服务,银行之间的盈利水平将逐渐拉开差距,银行业将逐渐步入“优胜劣汰”的时代。

  如此看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就会使银行业去年利润率畸高的情况难以再现,加之随着今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批准成立,标志着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众多的金融机构以打破金融垄断的改革也已开始探索推进。因此,中国银行业切不可因“利”冠全球的夺目“光环”感到自满而不思进取--至少从今年早些时候许多银行高管为银行“暴利”激烈辩护的过于自信状态来看,这不是“杞人忧天”!

  必须看到,如今中国银行业靠不断补充资本金而扩大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粗放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国内银行的现有业务层次和服务水平与国外银行还有不小差距。此外,在金融创新的力度方面,中国银行业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国内各大银行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简单模仿的较多,对产品的创新和深层次挖掘不多。对此,中国银行业特别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主动寻找差距并奋起直追。

  总之,2011年中国银行业主要靠行业垄断条件下的高息差而“利”冠全球令人难以信服。如果经过努力,将来在中国银行业打破了行业垄断并完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在全球的利润排行仍能保持不低于现在的水平,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利”冠全球。

  (王尧基 作者系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