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哈继铭:中国经济路在何方?

2012-06-18 09: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经济再次走上迷茫的十字路口。

  外有欧元区债务危机,内有通货膨胀的长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既有近忧又有远虑”的中国经济将冲破重重关卡?

  “中国经济未来向上的动力来自于消费,未来的消费则是在质上的提高,是一种消费升级的概念。”哈继铭在5月25日召开的中国资本年会上给出济世良方。

  欧元区:

  最大的向下因素如何排解?

  “攘内”亦需“安外”。

  而目前的世界经济中,欧洲经济无疑代表了最大的向下力量。今年欧洲经济进入小幅衰退期已成共识,预计增长速度在-0.3%左右,一些南欧国家的增速甚至更加缓慢。

  欧洲经济问题最终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哪里?是不是能有一些快速见效的方法,来帮助欧洲渡过难关?

  “回顾近期历史我们可以首先发现,美国曾在三四年前出现以房地产为导火线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通过给企业注资的方式应对危机,事实证明效果良好。”哈继铭指出。

  亚洲金融危机,政府又采用什么途径呢?

  在哈继铭看来,韩国、印尼的调整实际上是对过去过度地透支给予的一种偿还。过去的透支来自于固定汇率,使得这些国家的汇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一些国家外贸的逆差不断出现,每次的外贸逆差都要用外汇储备进行抵冲。

  “这些国家采用外贬值的方式,这使得国内企业没有办法进口,外贸顺差大幅度上扬,多年的外贸顺差对过去的透支进行偿还。”曾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担任货币基金组织驻印尼代表的哈继铭对此记忆犹新。

  然而,哈继铭认为,欧元区国家很难采纳韩国、印尼的方式,这种真金白银的偿还外债的基本条件还不具备,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帐户上还是有巨大的外贸逆差。

  此外,香港度过经济低迷期时所采用的方法也被哈继铭提及。

  “2001年至2003年,我去了香港金管局。当时香港金管局是联席会议制,在香港处于经济最低迷的时期,采纳的方式是通缩,楼价跌六至七成,物价下跌、工资下跌。”哈继铭回忆道。

  而最终得益于香港比较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政府强大的财力,以及政府相对较轻的社会福利负担,香港从1997年到2003年逐渐地走出了低谷。

  这三条途径欧元区能借鉴吗?哈继铭认为,他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做,但是欧元区劳动力市场比较僵硬,另外政府财力薄弱,所以它可能不具备一些政策方面的基础条件。

  那有没有第四条途径呢?

  对此,哈继铭建言:“是不是一些发达国家做出一些让步,对一些欠发达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或者通过统一债券的方式;或者通过对于企业注资的方式;或者通过货币政策让欧洲央行更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即便是暂时的也可以缓解目前的这种困境,这些问题还需要欧洲人自己去解决”。

  中国经济:

  既有近忧又有远虑

  “30年前我曾写过文章谈中国经济,当时说中国无近忧有远虑,但是目前的中国既有近忧也有远虑。”哈继铭在此次论坛上直言不讳。

  在其看来,中国三驾马车当中,只有投资可以依靠政策比较容易的降下来。

  而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显然是外部因素决定的。另外一驾马车——消费,则是由收入和百姓对未来保障的预期所决定的,所以短期也很难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推动。

  实际上,只有投资是政府短期内能够操纵的变量,尤其是其中的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房地产投资,如果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暂时不变的话,唯一的变量就是基础设施投资。

  哈继铭表示,相信眼前政府一定会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比如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从而抵御消费下滑带来的影响。这些措施可能带来一些行业短期投资机会,最关键的还是要探讨实体经济的非政府主导部门有没有动力,有没有能力继续扩张经济活动。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