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惩治IPO毒药需以毒攻毒
巴安水务的一纸公告,使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涉嫌隐瞒高管 “服务期协议”等重大事项曝光。既然遭到证监会上海稽查局的立案调查,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巴安水务股价出现下跌是必然的。
近几年包装上市已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因此对于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自我鼓吹,或者不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的现象,市场已经麻木。此次巴安水务是否涉嫌虚假陈述甚至是欺诈上市,相信监管部门会给出答案。
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巴安水务被立案调查,其当初上市的保荐人平安证券亦被“拔”了出来。如此重要的信息没有披露并且被隐瞒至今,平安证券再次遭到市场的质疑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应该说,平安证券是近几年券商中崛起的“新贵”。特别是创业板开板之后,平安证券在中小板与创业板新股保荐中屡有斩获,并且由其保荐上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一直领先于其他券商。截至今年5月21日,在创业板挂牌的316家公司中,由平安证券保荐的高达39家,占比12.34%,比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4家大型券商的总和还要多。
正如洗碗的和尚才会摔破碗一样,平安证券保荐的公司越多,出现的问题也越多。除了巴安水务,平安证券保荐胜景山河的两保代“享受”了最严厉的处罚,爱尔眼科、华测检测的招股说明书“被修改”,贝因美因高新技术资质造假而“被罚款”,一桩桩丑闻的背后,都有平安证券“忙碌”的身影。
不仅如此,创业板年报首亏公司当升科技由平安证券保荐;去年创业板88家公司业绩“变脸”,平安证券保荐的公司占17席;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冠军”超图软件,保荐人也是平安证券。而且,平安证券保荐项目总体业绩增幅远低于平均水平,但业绩“变脸”的占比却远远高于平均水平。两个“平均水平”的极大反差,凸显出平安证券只重保荐数量不重质量的特性。
其实,近几年来涌现出的“IPO毒药”并不少。有“史上最贵新股”之称的海普瑞,“沪市最贵新股”华锐风电,创出“天价”发行市盈率的新研股份等,哪一家上市公司的背后,没有站着一家“IPO毒药”券商?这些券商的辅导,变成了“辅导”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上的自我鼓吹与包装粉饰,其保荐变成了只荐不保以及对市场的误导。
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如果承销商存在以虚假推介误导投资者,以不正当手段诱使他人报价或申购股票等性质严重的违规行为,证监会可暂停承销商最长为36个月的证券承销业务。对于违规行为的严惩首现A股市场,其意义显然非同凡响。
笔者以为,这些券商给市场带来的是“毒药”,监管部门“回报”的亦应该是“毒药”。一是对于其保荐的项目,采取更加严厉的审核措施,只要个中出现任何的疑点或瑕疵,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如果出现保荐人未履行勤勉尽责职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妨亦暂停其最长为36个月的证券承销业务或者终身禁入市场。(曹中铭)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