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警惕本币升值后扩张性货币政策所致风险

2012-04-20 09:25    来源:新华网

  二战后,原西德马克和日元相继国际化,都先后经过大幅升值的时期,当时均未对本国经济产生太大冲击。但至1980年代后期,两国在是否采取扩张性国内货币政策上,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结果是日本经济泡沫愈发严重,陷入了“失去的十年”,而西德经济状况则好得多。

  谈及这段历史,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日本与原西德的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国在其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尤应警惕本币升值后扩张性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卢浮宫协议”的重要性不亚于“广场协议”

  余永定认为,国内在研究国外经验时往往只关注到“广场协议”和日元升值,而忽略了此后的“卢浮宫协议”。“其实,‘卢浮宫协议’的重要性不在广场协议之下。在这一协议的签署上,当时的西德央行正是坚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才避免了日本式的泡沫和泡沫破灭后长期萧条。”

  1985年9月,发达国家5国(包括当时的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大厦签署协议,一致同意通过国际“协调干预”,推动日元对美元升值。这次会议签署的协议,史称“广场协议”。在此后不到三年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近100%。

  但“广场协议”签署之后,由于美国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身财政状况,在广场协议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恶化。美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和外债的急剧增加,影响了外资向美国的流入,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对于美国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让美元继续贬值弊大于利。

  为了遏制美元继续贬值,1987年2月,西方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会议,一致同意G 7国家要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方面加强“协调合作”,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此次会议签署了“卢浮宫协议”。

  “美国当时刚刚走出衰退,不愿意提高利率,于是向西德和日本施压要求他们降息。”余永定告诉“金融大家谈”栏目,“这两个国家的不同态度此时展示得淋漓尽致。西德央行展示出自己强烈的独立性,坚持国内货币政策独立自主,强调国内的经济形势决定了不能降息;而日本对美国的要求言听计从,采取了降息的政策,导致泡沫越来越严重。”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