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口头”保证收益、混淆产品险种等销售误导行为在部分银行网点依然存在.
对于A股市场而言,退保率高企甚至已经上升到影响上市险企估值的高度,然而《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发现,作为险企产品销售最亲密伙伴的银行,在积极代销保险产品的同时,也出现了主动建议客户退保的情况。
“2年时间段的年化收益率最高,2年后取出来就行,不要长期持有”,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在向本报记者推介一款期限为5年的保险产品时主动表示。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口头”保证收益、混淆产品险种等误导行为在部分银行网点依然存在。
上市险企退保率飙升
上市险企的高退保率已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多份券商对于上市保险公司的研报发现,在研报的风险提示环节,多位分析师特别提到了退保率高企需要观察的情况。
季报显示,中国平安一季度退保金由上年同期的24.95亿元增至80.46亿元,增幅高达222.5%,该公司对此的解释是部分两全保险产品退保金增加。
新华保险今年一季度退保金大幅增长190.1%,达到306.77亿元;退保率由2014年一季度的2.2%大幅增加至5.8%。新华保险解释的原因为,“寿险市场环境影响及寿险退保金增加”。
中国人寿一季度退保率达到3.38%,同比大幅增长1.73倍;退保金达到586.8亿元,同比增长193.4%。公司称,这主要是受资本市场和理财产品等多种因素影响,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
中国太保今年一季度的退保金由上年同期的70.96亿元增加至 120.13亿元,增幅为69.3%。
分析人士指出,寿险公司退保率上升主要始于2012年,流量退保率(退保金/已赚保费)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高现金价值保单出售,造成一年后退保大幅产生;银行保险趸缴质量不高,客户退保较大;保险公司总部对分支机构下达业务指标较大,保险公司通过先承保再退保完成总部布置的保费任务。
客户经理建议提前退保
上市险企的退保率高企确实与银保渠道关系密切。《证券日报》记者在暗访中,就直接收到了“提前退保收益率最大化”的建议。
昨日,本报记者向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X女士询问购买保险产品事宜。X女士表示,某款期限为5年的趸缴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高达7%,“2年时间段的年化收益率最高,2年后取出来就行,不要长期持有”。
本报记者找到该款产品的详细保险条款发现,退保费用率一项中,“第一年及第二年为2%,第三年及以后为0%”。
“有些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之初就预计到长期的产品比较难销售,但按照监管规定不得不设计期限较长的产品,为此故意留下零费用退保的空间以吸引客户”,熟悉类似产品运作“潜规则”的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仔细了解该产品条款进一步发现,该产品虽然提供一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但实质并不是银行客户经理所说的健康险,而是偏重理财的万能险。
此外,客户经理一再保证的“前两年年化收益率不低于7%”,在合同中也完全未体现,保险合同条款显示的结算利率应该是“不低于保单账户最低保证利率”,然而年化的“保单账户最低保证利率”约为2.5%,且保险公司有权调整,调整后的年利率不低于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定存税后利率。考虑到目前处于降息周期,该款产品的保底收益还可能被进一步下调。
在《证券日报》记者不断追问下,客户经理终于拿出了7%保底收益率的根据——银行对于该产品销售的内部培训PPT。在该PPT中,记者注意到,“2015年5月份至7月份月结算利率不低于年化7%”的字样被标以鲜艳的明黄色,字体红色,字号远大于其余文字。
“合同中确实没有约定7%的保底收益率,但这款产品仅在我们银行卖,我们银行要求保险公司年化收益率达到7%,保险公司为了打开市场,取得客户信任,不敢不达到的”,该客户经理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条款下,险企的自主核保系数将可上下浮动15%,车主在不同保险公司可能获得截然不同的待遇。
第一时间多方联动开展客户排查,三大应急服务举措简化理赔手续。
“你们公司能够根据我婆婆的身体情况私人定制体检项目真是太贴心啦!” 陪同婆婆体检的郭女士家人对太平人寿的服务连连称赞。
5月18日,太平人寿三门峡中支VIP客户专场体检报告解读暨专家问诊活动在黄河三门峡医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特邀黄河医院吴院长带领心胸外科贾教授、心脑血管内科张教授、内分泌陈教授、妇科薛教授、营养科丁主任、中西医全科李医师等六位专家,为40多位太平人寿VIP客户深入解读体检报告,并现场开具后续诊疗方案26条,客户对此感到由衷的满意。
儿童保险也叫少儿保险,用于解决其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创业、婚嫁等费用,以及应付孩子可能面临的疾病、伤残、死亡等风险的保险产品。有些家长在购买儿童保险时往往侧重于教育金及投资型保险,却疏于购买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