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土地局长勾结拆迁办纸上画厂房骗款400多万
审核不能留于纸上 公开透明是“硬杠杠”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查处基层干部合伙拆迁机构通过违建、虚报方式,骗取国家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等案件,征地拆迁已成为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高发领域。
“拆迁款之所以能成为土地局长口中的 唐僧肉 ,关键在于缺乏足够透明度。”研究征地拆迁问题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齐睿说,目前各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较为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地区对补偿标准、对象、范围等要素并未公开透明,滋生了暗箱操作、虚列冒领等歪风。
余新龙案中一位知情人士说,只要对该土地及其附属物是否具备建设审批、产权归属等手续材料进行仔细审核。“哪怕是问一问周边群众,到现场看一看,就能使骗局露出马脚,但遗憾的是,由于业主的轻信,相关责任单位的审核仅停留于纸上”。
“一些拆迁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提高补偿标准、评估机构数据 注水 、职能部门 闭门审核 、业主和监管部门又疏于核查,最终导致了骗取拆迁费现象上演。”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系博士生导师杨钢桥教授认为,对各类房地产评估机构,需强化行业监管,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黑名单”制度等方式,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
专家建议,应严格执行审核、测算、评估、复查等监督程序,改变当前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以事后审计为主的现状,探索推广征地拆迁全程审计,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