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月保费收入上百亿 暴雨赔付9个亿
台风又来了,这次是前脚贴后脚的双台风。今年的第10号台风“达维”正向东南沿海逼近,3日早晨在江苏启东到山东青岛沿海一带登陆。而就在昨日,强台风“苏拉”已经登陆台湾花莲沿海,向大陆沿海逼近。
每一次自然灾害,都是保险公司最忙碌的日子。“7.21”北京暴雨之后,多家保险公司人员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确实,在客户最揪心的时候,保险公司若及时赶到,不仅会实现对客户的有效抚慰,也是保险公司打造营销品牌的最佳时机。试想,两个客户的车子同样被水泡,A公司的查勘员先到,B公司却不见踪影,B公司客户是何想法?
但是事后证明,不管是第一时间赶来的保险公司,还是没有赶到的保险公司,在理赔上似乎区别不大,本来被寄予厚望的保险并没有起到期待中的作用。
一组数据可说明。北京暴雨过后,官方初步统计报出的损失逾百亿元,而根据中国保监会7月31日通报的理赔数字,人险、车险加农业险损失金额总共才9亿元,不及损失金额的十分之一。
报损案件中,绝大部分是车险,占比89%。机动车辆保险接报案共4.1万件,估损金额约3.7亿元,平均算下来,每辆车的理赔金额大约9000元。众所周知,暴雨天气引发的车损中,主要是发动机进水,而更换发动机动辄需要高达数万元的费用。对于大多数不知道涉水险为何物的客户而言,这笔钱只得自掏腰包。
据北京媒体报道,暴雨过后,消协接到车险投诉大增。多方压力下,近期北京保监局牵头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协调在京各财产保险公司就受灾车辆保险理赔事宜做出对暴雨中足额赔付的承诺,给这次保险赔付抹上了一层行政色彩。
每次自然灾害中,车主们因为发出声音最大而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是他们的损失并非最大。北京暴雨中失去居屋的民众,失去厂房的工人,他们的损失实在无法用区区9亿元予以补偿。
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互相救援、演绎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解决根本问题的长效机制却一直没有出现。显然,赔偿比捐款更有意义。
台风、海啸、地震这些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我国多数财产险产品条款中被豁免,而应该承担起这些风险的巨灾保险机制目前仍未建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曾经表示,巨灾保险的费率厘定,要根据灾害发生的概率、产生的严重程度计算出,这需要一个整体的风险评估研究,特别是要有全国的风险图谱。尽管这几年国家已经开始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数据,但离真正完善还有一定差距。据记者了解,目前深圳保险创新实验区正在对此课题进行探索,并绘制出了深圳风险图谱。
理论上,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果发生特别大的自然灾害,当年保险公司的盈利会受到影响,只有这样才符合保险以丰补歉、平滑风险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近年常出现暴雨、泥石流等灾害天气,但即便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也没有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根本性动摇。
一场暴雨,全行业赔付才9个亿,而某一家公司的月保费收入动辄上百亿元,这两个数据的比对令人尴尬!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