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映象财经
映象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频道 > 正文

位卑未敢忘老兵-------郭力关爱抗日老兵13年

2015-06-01 10:42 来源:新华网

[摘要] 8月14日,当年劳工团幸存的30多名河南籍抗战老兵找到,8月15日又头版头条刊发了郭力的《昨天,劳工“讨债团”誓师新乡》的报道;通过寻访记者找到了项城市官会镇赵庄村90岁的崔金品老人和驻马店西平县88岁的赵金典老人,听他们讲述亲历的卢沟桥事变和29军的英勇反击。

  核心提示:

  做记者,他是国内最早在主流媒体报道国民党抗日老兵的记者之一;做媒体高管,他为国内媒体提供抗日老兵线索,并参与组织老兵的纪念活动;做企业,他几乎每年都组织爱心人士,慰问抗日老兵,让老兵有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郭力是长门长孙,祖辈对他偏爱有加。祖父郭文煊很关注他的学业,经常给他讲当年在辅仁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一次祖父见他在看范长江著的《中国的西北角》,淡淡地说抗日战争的历史要全面看:敌后游击战是一方面,正面战场也是重要的一方面。郭力当时虽然不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但在懵懂年纪里他的心目中却埋下了全面了解抗战历史的强烈欲望。

  大学毕业,郭力做了新闻 记者。求真记实的职业道德融入他的血液里,几年前祖父淡淡的提示一直铭记在心,不仅仅因为好奇,更多的是源自他的正义和责任。他全面了解抗战历史的梦想使他陆续接触到了亲历70年前那场抗日战争的民族英雄,了解到了英雄的事迹,为他们在民族危难之时慨然赴难的担当所感动。这里有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联义勇军,还有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将士,他们都是抗战老兵。

  郭力是70后,家庭书香门第的质朴、父祖兼利天下为官的修养,熏陶他正直、执著、慈善的个性。他与抗战老兵面对面的心灵交谈,让他领略了一个清晰的世界:抗战老兵是民族独立战争胜利光荣的缔造者,是那段“冒着敌人炮火前进”血与火的历史的见证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抗战老兵众志成城抗击倭寇的民族气节与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男儿血性,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堪珍藏的财富。郭力认为当下要做的应该是,倾情回报与感恩于70年前那些无名战士的民族之怒与中华血气,还有幸存抗战老兵在今天的枯萎、伤痛、迷茫和坚忍。

  追逐梦想——最早寻访抗战记忆的民间力量

  2002年,郭力在新华社河南分社主管主办的《河南商报》当记者,开始了他“寻访抗战老兵”的生涯。

  第一次他找到了张学仁。1943年,侵华日军攻打洛阳,由于日军使用毒气,洛阳失守。年仅21岁的张学仁和其他战友一起被强掳至日本山口县做苦工。1945年日军投降后。他才和活下来的另外250多名劳工侥幸回到了祖国。1946年10月,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由于作战勇敢升任63军某连连长。其后,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三级勋章。

  张学仁老人对郭力讲述了自己被迫在日本当劳工的遭遇:1943年9月15日,他和其他290名身体强壮的战友被编成一个大队,被武装押解上一艘载满煤炭的船。他们就躺在煤堆上。海上气温极低,食物奇缺,途中有3人因伤口恶化而死亡。押运的鬼子就把他们扔到海里。经过7天7夜的颠簸,他们被直接押送到日本宇部兴产会社的一个小煤窑。然后就是非人的奴役: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换来的只是两个小馒头和四片咸菜。病了,就一个小馒头,连咸菜也没有。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30多名劳工惨死在异国的土地上。

  张学仁老人撕心裂肺地诉说,郭力震撼了;八旬老人现在四处奔波,寻找当年的难友,郭力感动了。郭力要做“推手”,他力求报社的支持,7月16日《河南商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八旬老人张学仁,豁上老命讨血债》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河南省引起巨大反响。

  郭力随后进行了新闻追踪:

  8月1日《一声“讨血债”唤来九劳工河南“讨债团”麾下十老翁》见报;

  8月14日,当年劳工团幸存的30多名河南籍抗战老兵找到,8月15日又头版头条刊发了郭力的《昨天,劳工“讨债团”誓师新乡》的报道;

  8月20日刊发《日本中国劳工问题调查团抵豫》;8月26日报道《讨血债,定大计——劳工律师志愿者联手打造对日索赔计划》;

  9月16日发表《“讨债团”今日赴京递交<抗议书>》;

  9月17日发表《“讨债团”昨日抵京》;

  9月18日发表《“讨债团”卢沟桥上纪念9.18》;

  9月21日又发表《劳工向日讨债一时轰动京城——河南籍劳工赴京向日使馆递交<抗议书>活动侧记》。

  郭力关注抗战老兵,执著而用心,影响了一群人的热心于追寻记忆行动。在追寻记忆中,又让这一群人对60年前老八路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东北联军、侵华日军老兵、被强掳劳工、“慰安妇”、战争细菌战受害者、爱国华侨、日军子女、国军子女、美军飞虎队等人物形象有了清晰而真实的认识,影响了更大一群人的热心于追寻记忆更大的行动。

  “挖矿淘宝”——寻访抗战老兵行动在延伸

  郭力2004年做媒体的高管以后,实地采访的机会少了,但请兄弟媒体记者帮助采访老兵、为其他媒体提供线索、帮助报道抗战老兵的机会更多了。用他的话说“挖矿淘宝”行动不能停顿。

  2007年7月2日,《大河报》刊发的《经历七七事变的河南老兵》有这样一段话:“几天前,《魅力中国》杂志社的执行主编郭力先生向记者透露一条信息: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抗战的国民革命军29军老兵,大陆仍在世的只有7位,而河南就有两位。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经历过那场打响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卢沟桥保卫战的见证者,现在都已经是耄耋老人。”

  据了解,由于29军属于西北军,部队几经改编,加上年代久远,目前已经很难找到29军幸存老兵。2007年年初偶然间得到消息:29军抗战老兵在河南还有两位仍然在世,分别是项城的崔金品和西平的赵金典。

  通过寻访记者找到了项城市官会镇赵庄村90岁的崔金品老人和驻马店西平县88岁的赵金典老人,听他们讲述亲历的卢沟桥事变和29军的英勇反击。

  1935年春天,18岁的崔金品跟随亲戚北上参军,同他一起还有同村的6个人。“到了北平后,我被分到了29军37师特务团,给团长张振华当勤务兵。”崔金品老人自豪地说,“29军有五分之一都是我们项城入伍的兵。”

  赵金典老人也是1935年当的兵,同在29军37师特务团,参军时才16岁,但直到记者采访时,赵金典才知道项城市还有个同团老兵崔金品还在人世。赵金典说,自己上了几年小学后,因为家里穷,没办法就只有去“当兵吃粮”。70年过后,当时特务团的编制老人还能脱口而出:“5个营:步、骑、炮、工、辎(重)。”老人回忆,当时他们的部队就驻扎在北平西苑、颐和园等地。

  “跟‘老日’的冲突就没消停过,天天有。”谈起1937年夏北平的情况,赵金典老人还保持着当年对侵华日军士兵的蔑称。“老日”当时也在北平地区驻有军队,与29军摩擦不断,“有时就在一条街上操练,两个部队碰头了,谁都不让谁,面对面,头碰头,肩膀扛肩膀,就是不让”。赵金典还记得,“有一次,我在颐和园站岗,几个‘老日’硬往里面闯,我们不许,说这里是军事区,不能进。他们不听,还在那儿胡闹。最后我们几个兵把背后的大刀一拔,横在那儿,几个老日才走了”。“‘老日’欺负人啊,占了我们那么多地方,在北平我们的地盘上还闹事,谁受得了?”赵金典说到这里,不知不觉瞪起眼睛提高了嗓门。

  就在7月7日晚7时30分,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随后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进行搜查,被中国守军严词拒绝。7月8日清晨5时许,日军炮击宛平城,并向中国守军发动攻击。29军37师219团负责卢沟桥的守卫任务。团长吉星文是河南扶沟人,他坚持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军人的荣誉,誓与宛平城共存亡,卢沟桥不是吾人坟墓就是敌人坟墓。随后,29军命令前线官兵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我是勤务兵,没有上前线打仗。”崔金品告诉记者,但当时他在团部能听见枪炮声,而他每天都能从前线撤下来的士兵那里了解到战争的情况:“我们师长冯治安亲自到卢沟桥前沿阵地指挥,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29军装备不好,但我们劲头足,打起仗来很拼命。日本兵武器好,但我们有大刀,和他们拼刺刀不吃亏。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步枪)刺过来,我们的士兵一闪,他们的枪长,转不过来,我们大刀顺势一砍,一家伙就把小日本脑壳砍掉了……”

  崔金品用手比划着握刀的姿势,仿佛又回到了那弥漫着硝烟的日日夜夜。“我们有个连长姓孙,家是山东的,好汉啊,他的故事部队都传遍了!”赵金典老人回忆说,“孙连长带着人,在卢沟桥用大刀砍得‘老日’哭爹喊娘,他杀了一百多个‘老日’呢!”尽管武器装备远远比不上日军,但29军的官兵仍坚持奋战在卢沟桥、坚守在北平。

  战役持续了二十多天,在后无援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29军被迫撤出卢沟桥,北平、天津等地随后失守。赵金典告诉记者,撤退前,29军决定组织大刀敢死队夜袭日军。大刀敢死队趁着夜色,偷偷潜入日军营地,挥舞着大刀和日军展开肉搏战,杀得“老日”们鬼哭狼嚎。日军不知虚实,也不敢冒进立马进行紧急撤退。

  “当天后半夜,我们接到了撤退命令。走的时候,我听说同村的赵学法牺牲了,就想怎么着也得想法子把他的尸体埋了。趁着天黑,我偷偷摸到了前面阵地上,一看,都是尸体,有29军弟兄的,有日本兵的,我匆匆忙忙埋了20多个29军弟兄的尸体,也没有找到赵学法的尸体。等我回到团部,大伙都撤了,我就往南撵部队,跑了一天才追上。”崔金品回忆,特务团张振华团长看见他后差点要给他处分,但听他说掩埋战友尸体的事后,在场的人都落泪了,处分的事也就免了。

  7月28日,21天的卢沟桥抗战暂时告一段落。29军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等人均以身殉国。两位老人告诉记者,从平津撤退后,29军改编为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原29军37师随之改编为77军(为纪念“七七事变”而设的番号)。在八年抗战中,77军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武汉保卫战等战役。淮海战役期间,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国民党军59军和77军起义,崔金品老人也随之成了“起义战士”……

  二位老人讲述的何止是他们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同样是人民共和国记忆中宝贵的“矿产资源”?岂不是中华民族抗击倭寇不屈不挠精神之“宝”?《经历七七事变的河南老兵》新闻一发表,立即引起社会轰动。

  郭力的“挖矿淘宝”行动在延伸。他更关注的是,抗战老兵都是耄耋老人,如果后来人再不为他们做点什么,就真的来不及了。所以给他们平台露面,要让社会上知道他们、认可他们。所以郭力鼎力支持中国作家方军组织的----29军幸存抗战老兵2010年在卢沟桥的最后一次集中寻访活动。他们是大陆15位幸存者的代表,郭力不仅帮助方军寻找老兵,在工作不能脱身的情况下,还委派代表到活动现场祝贺。

  郭力就是这样,一心想为抗战老兵做点什么。他说,历史不可能被遗忘,而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不可能被复制。寻找经历者、见证者,是媒体人必须担当的责任。我们不能让共和国不能忘却的记忆,留下因历史老人悄然离开而产生历史空白的遗憾和悔恨。哪怕能多唤醒一个人的抗战记忆,他们都会感到没有白努力。尽管道路是坎坷的,但这些苦苦追寻着抗战记忆的普通人都坚信,他们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所能做的、他们正在做的、他们将要做的,正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那一段不能忘却也不该忘却的历史。

  从我做起——感恩抗战老兵从未止步

  2009年,郭力被特聘为大相国寺皇家佛乐总策划,他推动大相国寺佛乐成功申遗,佛乐团在中国巡回演出。在研究佛乐的过程中,郭力发现了从北宋开始的大相国寺禅茶文化。经过他的努力尝试和积极推进,大相国寺皇家素茶得以重生。2010年12月5日,“宏承号”素茶专用商标的正式启用后,他开始用实业来引领公益慈善、成就自我的人生。

  他说,“人在感恩的世界里最快乐、幸福,但这个世界需要人打造,何不从我做起!”转型实业之后,他一刻也没有忘记感恩。感恩那些为民族而战的老兵,关注那些当年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无论曾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或飞虎队员的老兵,曾经怎样为国家而战,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郭力发起“谁和宏承号一起去给抗战老兵送个红包”活动。他说,76年前开始的全面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抵抗最坚决、参与最广泛并最终赢得胜利和荣光的反侵略战争。转眼70年过去,战争的硝烟距离我们似乎已经很远,当年从抗日战争中活下来的抗战老兵,绝大多数已经离我们而去,如今存活下来的最小也已80多岁,最大的100岁有余。现今他们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且体弱多病,但是他们血液中流淌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在今天依然铁骨铮铮。他们曾经为国家流血受伤,我们这个民族应该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这些老人平凡而又神奇,他们不怕死亡,怕的是遗忘,我们应该慰藉他们。又一个春节将临,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英雄,让我们再去看他们一眼……他呼吁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来为抗战老兵献一片爱心、送一份温暖。

  郭力的呼吁得到了郑州很多爱心企业和网友的积极响应。2015年1月12日,周日清晨的郑州还在睡梦中,爱心集结点已经热闹起来,很多爱心人士带着慰问品早早的在来到集合地点。他们虽然互不认识,但为了同一个心愿:看望抗战老兵。8点整,郑州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一行4车20余人集结完毕准时出发。平顶山的关爱抗日老兵组织的成员龙哥、老玉米、三乐、土坷垃等全程配合,组织当地老兵集结,并在当地布置慰问现场。

  “抗战老兵慰问行”慰问的第一位老兵,是舞钢区104岁的孙文安老人。他是河南境内年纪最大的抗战老兵。老人的记忆把大家带回到那个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年代。老人1934年参军,在国民党庞炳勋的40军服役。1938年,武汉会战开始,40军在商城、麻城、红安一带与日军作战。孙文安所在部队遭到日军的围困,打散后撤退时,老人与军需官等人被困山谷中,他乔装打扮,一路艰辛才得以逃脱最终归队。接着跟随40军渡过黄河,参加了中条山战役,在晋城、阳城、林县一带与日军游击作战。后来又参加台儿庄战役。在台儿庄保卫战中,全连120人只剩不到二十人,连长牺牲,由二连组织奋勇队夺回连长尸体,20名勇士赤裸上身,17人牺牲,才获成功。

  老人的记忆,是过去在教科书内看不到的,又是电影电视里很少有的,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志愿者大开眼界为之感动。当问及老人长寿的秘诀时,家里人介绍,以平常的心态生活,是老人的性格。老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劳动。别看年龄已经超过百岁,但在伺弄自己家附近的那一块儿菜地的时候,老人确实是干得有板有眼。正是不停息的劳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使老人的筋骨锻炼得非常结实。当爱心志愿者拿出从郑州带来的礼物,面粉、蜂蜜、宏承号茶叶以及一个红包,还有书法家撰写的那副春联,“英雄气概如龙虎,万里江山美如画”,老人家舒心的笑了。

  随后,媒体纷纷以《郑州平顶山两地爱心企业联动慰问抗战老兵送红包》报道了这个事件。报道说,郑州数家爱心企业和数十位爱心人士驱车数百公里,给平顶山地区的抗战老兵带去了面、油、保暖衣和书法家抒写的春联等爱心物资,同时爱心企业也为每位老人捐助300元的红包。……一天的慰问活动中,爱心队伍行程数百公里,穿行于平顶山地区的乡村之间,共探访抗战老兵9人,其中年龄最大者104岁,其余老兵年龄都在85岁以上。宏承号创始人、河南省民营企业研究会副秘书长郭力再次呼吁:“明年我们将继续给抗战老兵送红包,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中来!”

  2015年郭力继续组织的关爱抗战老兵活动,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19日以《中国茶界首用众筹方式慰问抗战老兵筹资过万元》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说,截至1月18日18时18分,中国茶界首次发起的“春节,谁和我去给抗战老兵送个红包”活动圆满结束,参与的178人共筹集资金11447元。该项活动是由宏承号创始人、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郭力发起的。他认为,本次公益项目是一次将社会责任、产品和众筹平台打通的创新尝试,通过互联网思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尽可能地让这笔梦想资金惠及更多的抗战老兵。

  新华网河南频道2月9日的《河南一企业五周年庆典变抗战老兵慰问会》报道称,2月8日,中国第一素茶品牌宏承号在成立五周年之际,把年会庆典变抗战老兵慰问会,专门邀请70年前参加抗日的老兵,给他们发慰问金,送春节礼物,给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立过战功的老兵们送去新春的祝福。来自全省部分市县区7位抗战老兵在亲属的陪同下参与了本次活动,他们中间有共同参加过远征军的战友王良灿、张青发,有参加过中国政府受降仪式的史定坤,还有已经是平顶山市老年书法家协会顾问,在国画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国画家马作人老先生。

  平顶山的关爱抗日老兵组织的成员龙哥、老玉米、三乐、土坷垃等全程配合,活动当天,来自平顶山本土摄影师屈公选的《民族的脊梁历史的丰碑》摄影展也在这里同步展出,影展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展示了老兵们如今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参与活动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表示出乎意料,这也是第一次观看有关老兵生活的影展。

  郭力向抗战老兵献爱心,越做越精彩。他的从我做起,其真实目的就是要带动一大片,联合更多的社会和政府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抗战老兵,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和致敬。

  从2002年开始,郭力关注抗战老兵已经持续了13年,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易,但他走过来了。学生时代祖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引发了他的一个梦想,给他肩上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寻访抗战老兵张学仁开始,他追寻共和国不能忘却的记忆已经苦苦“折腾”了13年;从与抗战老兵交朋友当知己,到他从事实业践行慈善公益,13年来他践行了一个文人的担当,实现了一番仰之弥高的人生。

  编后语:在他的工作室,待客的依旧是宏承号素茶。记者端起来,玻璃盏中殷红如血,氤氲中清香扑鼻,呷上一口甘甜清爽回味无穷。透过玻璃盏,记者看见了郭力。看见了他的优雅和洒脱,看见了他的俊逸和才情,看见他胸怀天下的抱负和努力,看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血脉和骨气,看见他30多年不忘初心守望家族精神的肃立,看见他13年来不急不躁丝丝入微的坚持。今年初,当他看到《环球时报》报道,中国首次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举行的阅兵,按照世界各国进行胜利日阅兵的惯例,中国很可能会组成抗战老兵方阵。他兴奋的几夜失眠。他告诉记者,“执政党英明,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全面福兴!”

(责任编辑:张开放)
分享到: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