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频率要闻 > 正文

咱们要学横店 创好环境出好作品
  • 2016年01月12日 08:43

  •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34年前,还是一名军人的王少春第一次“触电”,没想到今后会和影视产生这么深远的联系。多年来,他目睹河南影视业发展的点点滴滴,如同自己生命里的一幕幕过往。面对河南影视现状,他也在执着寻找破解之路。近日,王少春当选新一届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他会如何“扮演”这一新的“角色”?□东方今报记者 刘长征/文 邱琦/图

  在炮院当教员首次“触电”

  除了是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王少春还是河南电视台台长,在河南电视台工作了30多年,电影、电视方面的经验可谓十分丰富。  1982年,王少春在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的前身郑州高炮学校当教员。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接触一些教学类、专题类的影视内容,可以说,从那个时候他就开始“触电”了。进入河南电视台后,王少春接触电影、电视的机会更多了。  “在1990年前后,各个电视台都陆续开始拍电视剧。”王少春说,那时,除了电视台,也没有什么人或者单位有能力拍电视剧。河南电视台那时产生了一大批在全国都比较知名的优秀电视剧。“比如最早的《包公》、《黄河东流去》、《红旗渠的故事》、《车间主任》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就有十几部。”

  应该客观看待河南影视剧现状

  近10年来,河南的电影电视事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省影视家协会组织河南作品参加了第24、第25、第26、第27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共有29部(人)获奖。河南荧屏上拥有了《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汉字英雄》等一批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河南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大河儿女》、省文联制作的电视剧《大国医》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电影市场方面,《叶问2》、《新少林寺》、《忠烈杨家将》等商业大片在电影院线中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近年来,河南社会影视制作机构每年有十数部或数十部电影作品问世,其中不乏佳作。  在王少春看来,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还应该客观看待河南影视剧创作的现状。  “实事求是地说,河南的影视剧生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河南这样一个文化大省的地位相比是不相称的。”他说。  王少春觉得像《大河儿女》这样在全国有一定分量的电视剧,河南还是太少。“文化积淀这么厚的河南应该出来更多好的作品。”王少春说。

  努力促进河南影视制作优惠政策落地

  当选省影视家协会主席后,王少春曾和协会成员沟通过关于促进影视剧生产的优惠政策落实的问题。

  “为什么国内很多影视公司愿意跑到浙江横店拍戏,连公司都注册到当地?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扶持政策很好。”他举例,影视剧发行的税收比例很高,对于著名演员或导演,对于影视剧公司来说压力都非常大。浙江采取的形式是:税照样收,但是有很多返税或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折合下来相当于为企业省下差不多一半的税收甚至更多。这样的激励政策,令浙江影视剧产业发达,每年产量最多。  王少春认为,这方面的政策是能促进河南影视剧制作繁荣的根本因素之一。  “我们影视家协会初步准备在春节后开一个主席会,就这个政策组织相关人员到全国比较先进的省市调研,形成报告,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反映,希望为河南影视剧发展创造更优惠的政策。”王少春说。
责编:刘天娇
0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