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17:17
来源:映象网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论断,科学地总结了过去,响亮地提出了未来。
创新的源泉和发动机是人,更是人才。
2017第四届中美(国际)机器人挑战赛郑州开幕
五年来,河南遵照习总书记“创新驱动”的指示,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可谓千方百计。目前,我省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已达2800多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27家,河南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1个。
引进一个人才、兴旺一家企业的事例,请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行业的典型,不时出现。最为人乐道的是,我省五年来新建了一批院士工作站,引进了一批领军人才。
在创新上,河南与自己比,进步很大;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差距仍然不小;就是在中部地区,我省的创新能力也只是在中等位置。
创新推动发展,是全球共识。近代以来,国家之间对科技人才的争夺,从未停息。这几年,国内各地对人才的竞争,同样十分激烈。仅仅为了留住应届大学毕业生,周边省市的“优惠大战”,已如火如荼。
目前,各地优惠政策正在趋同,不外乎户口、住房、补贴、启动资金、子女就学等。河南如何在人才争夺中胜出,很需要再思量。常言道,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那么,为什么人才大多投奔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甚至不把户口、住房等作为去留的前提?沿海发达地区那里的“梧桐树”,与河南的到底有什么不同?这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各地的领导干部,也不妨扪心自问:你希望自己成才的子女去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差距和对策,就在分析和自问中。直面不足,补上差距,让河南的“梧桐树”更高更大,何愁凤凰不来?
创新必须有浩浩荡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优质的市场供给。如果多数青年以坐办公室为体面,如果劳动光荣的口号被束之高阁,如果优质商品不敌假冒伪劣,如果工匠精神无法体现市场价值,创新能有丰厚的成长土壤和必备的运行机制吗?
创新涉及价值导向、分配机制、市场管理、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唯有将创新当做社会系统工程,才会出现习总书记要求的“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也唯有此,“中原才能更加出彩"!(河南广播电视台评论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