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7日 17:26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星辰微光,是烛火摇曳,是灯塔立于无垠波澜,是闪光且耀眼的星点。 你总说自己没做什么大事,总说看到学生如同见到自己的孩子,总说付出始于愉悦而不求回报,而从你的语言、眼神中,我读懂了--爱。
成长的路上,你尽师者之能事,年轻的我们无以为报,唯有带着你的传承,努力前行。
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映象网特别策划《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系列报道,选取多位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的动人故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致敬这个伟大的群体。
郑州七中教师马凯
映象网讯(记者 王邵怡 文/图)他是学校的年轻教师中的骨干,是同学们口中的“凯哥”,是创造一学期听课120节记录的“听课狂人”,他是郑州7中的化学老师马凯。
为尽快适应角色一学期听课120节
用一句话概括马凯的2012年,大概是“在路上”,因为他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去听课的路上。
2012年,大学毕业的马凯到郑州7中任教,教化学兼任班主任。20岁出头的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尽快适应新角色,让自己的课堂走上正轨。
“当时我们年级有两个资历比较深的老师,刘老师和禹老师,他俩是我的师父,我就跟着他们学习。”马凯的学习途径就是听课。
当时高一年级一共有18个班,马凯自己搬着小凳子跑遍了每一个班,一节课听完再继续跟着去另一个班听下一节,“一学期下来,整个年级大概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认识我了。”有时马凯没有跟着去听课,还会被学生们发现“批评”。
之所以这么高频率去听课,马凯也有自己的想法,每个班学生的程度不一样,老师讲课的时候方法也会有不同,所以马凯不肯落下一节课,他想像海绵一样把师父的那些“功夫”都吸收到自己脑子里。
就这样,每天早上6点40进班,到晚上学生放学,上课、听课几乎构成了他一天生活的全部,“抽不出时间也要硬抽。” 学期结束统计听课数量时,其他老师大概听了30、40节课,马凯却听了120节,A4纸那么大的听课本他用完了2本。
听课不是听热闹更是听门道
听课不是瞎听,马凯把自己听课分成了好几步,像学生一样做课前准备、课上听讲、课后还要整理,“自己又上了一遍高中的感觉。”
他听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听师父怎么讲知识点,更多的是听老教师讲课的方法:怎么把知识点串起来,怎么引起学生的兴趣来互动等等。
马凯说,刘老师讲课很幽默,禹老师的板书特别棒,听课的时候,他努力去吸收两位师父的可取之处,自己课后再去反复揣摩怎么用到他的课堂上。
而在听课之初,仅仅是消化课堂内容马凯有时就要再多花2到3节课的时间,慢慢听课到第二第三年的时候,课后的消化总结他才逐渐从容了一些。
就这么全年级“滚动式听课”,让马凯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自信,他还曾经跟同学们“自夸”:你们听了我的课相当于听了全年级化学老师的课了。
是同学们的凯哥也是马老师
听课带来的好处不仅是给了马凯上好化学课的方法思路,还给了他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机会。
虽然当时还是新老师,但学校把班主任的职责交给了他。在到各个班听课的过程中,马凯有时会开小差去关注班里同学的状况,观察每个班所呈现出的状态,课后再去琢磨怎么带好自己的班。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马凯也刚大学毕业,跟班里的孩子年龄相差很小,跟班里的同学打成一片,那时候的他更像是一个大哥哥,“凯哥”的称号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但时间久了他发现,和学生们关系太好就带来了工作中的障碍,学生做错事了有时候拉不下脸去批评,或者批评了之后学生并不当回事。这时马凯意识到了“一团和气”下暗藏的隐患。
认识到这个问题,马凯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平时的他还是那个“凯哥”,可以跟学生开玩笑当哥们儿,可是却也自觉地跟同学保持了距离。学生犯错了就会展示出老师的威严去批评。
“到现在6年了,很多时候面对学生都从容了不少,能拿捏好跟他们相处的分寸。”
现在的马凯已经成长为学校年轻教师中的骨干,刚刚送完一届毕业生的他,在新学期被学校继续留在了高三带毕业班冲刺高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