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4日 16:39
来源:映象网-农村广播
李金土,河南省巩义市稽含园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社成立于2010年元月,社员壹百多户,开发500多亩种植面积,小相菊花属特定土质,水分,气候等决定着它的性味和功效,经过农业部对土质,产品多次反复测式,于2012年终于被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经过努力,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到精细加工,确保每一粒的品质。小相菊花发展前景广阔,更重要的是小相菊花一一清热解毒,护肝明目,活血通络,养颜益寿的神奇功效令人体验后认可称赞,现己成为巩义特产,巩义名片,是巩义市唯一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
李理事长表示要全力开发:中国神奇明目饮品,打造世界绿色长寿品牌。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吸收贫困户参与,加速脱贪致富,为实现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梅花、兰花、翠竹并称为“四君子”。历代文人骚客都留有赏菊、咏菊的名篇,最早咏菊的诗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俨然成为君子儒风道骨、怡然自得的精神形象。唐代元稹的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道出了古人对菊花的偏爱。人们钟爱菊花,就是欣赏它顶风傲霜、潇洒飘逸的不凡品质。
当然,人们钟爱菊花,不仅因其一直是君子形象的化身,也因其具有观赏和茶药饮用多重属性。菊花起源于中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达到3000以上,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一种传统名花,除了做观赏外,以药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较大比例。文献关于菊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诗经》和《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我国众多食(茶)药用菊花,入药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之效,以茶饮又能清凉、润喉、降火气,但又多是“味甘苦,性微寒”。而小相菊花却性味甘甜。小相菊花又名小相野菊花,是野生黄菊花中食(茶)药用的一支优良品种。小相是巩义市鲁庄镇小相村。小相菊花是指小相村、休水河岸约3平方公里小区域内生长的菊花,这里的菊花着黄色、圆形分辨、粒小味清香、带甘苦,饮用时口感清香甘甜。此区以外,虽一篱之隔,所生之菊花则苦涩难咽。小相菊花这种独特的性味,应与其特定区域、地质、水分、气候有关,这里地势东高西低,土岭阴背阳合错落分布,区域内土地为揭土类的黄土、土层深厚、土地养分为有机质,适应菊花花生长。
小相村坐落在鲁庄镇南部。据考证,小相村在春秋时期名谓“胥靡邑”。清《巩县志》有载:“胥靡邑近滑城……今巩地近滑者有曰萧相者,胥靡转音也。”清乾隆《偃师县志》也曾记载:“顾祖禹在《方舆纪要》中注,胥靡在县(偃师)南三十里。”史学家童珏注:“胥靡近滑城,今滑城在巩偃界上。滑城东地尽入巩,则胥靡当在巩。今巩地近滑城有曰萧相者,胥靡转音也。”胥靡的原意是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呼,也作縃靡,因被用绳索牵着强迫劳动,故名。邑,是古代对小城或镇的称呼。“胥靡近滑城”,也可理解为这里在春秋时期是费滑之国管理奴隶或羁押犯人的国家机关所在地。又传,西汉初年,汉丞相萧何曾路过此地并在此歇马住宿,村名遂改为萧相庄,明朝时一度称“小斜庄”,清朝改为萧宿庄,民国又称萧相,后演变为小相,也就是今日之小相村。
小相村历史悠久,小相菊花就生长在小相庄,其历史也长。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嵇含,是世界上第一位植物学家,据说出生于今巩义鲁庄镇(古桑林、毫丘)。他一生培植各种名贵药材百余种,野生植物千余种,在发现了小相菊花后,对这种生长在独特区域的甜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只有小相村这片神奇的狮仙之地能生长出这样神奇的野生菊花,并把它计入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南方草木状》中,特注食茶两用也。由于小相野菊花适宜生长的区域仅仅3平方公里,处于野生状态,年产量较低,其珍贵性也更为突出。据权威检测,小相菊花蒙花苷含量达到1.24%,远高于一般菊花。
2012年,“小相菊花”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同年,小相菊花制茶工艺也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茶业、茶乡旅游博览会上,小相菊花茶荣获“中国名优茶”金奖。2015年,在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茶业、茶乡旅游博览会上,小相菊花茶荣获“中国名优茶”特优金奖。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