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城居民状告郑州市政府 要求把平安大道改回祭城路

2015-10-20 09:56 来源:河南商报

 

  62岁的朱广义把郑州市政府告了。今年5月底,郑州市政府发文,公告“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随即引发广泛争议。

  这个以“祭城社区是先进文明社区”为荣的祭城社区居民,之前从没想过要和政府抬这个杠。即便是走上了行政诉讼的路,他也不停强调,“我们是文明社区,不能素质低。”即使对市政府改路名的事儿不满,他们也从来没闹过群体性事件,而是一直派代表申诉,讨要说法。

  朱广义世世代代居住在祭城,有据可查的家族史已经有430年。在他的心里,完全不能接受郑州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名字给改了,“就好像祖坟被人动了。”

  【事件起因】 祭城路更名平安大道 

  作为郑州市“最有来历”的一个路名,祭城路更名引起了市民的广泛讨论。众多专家学者和郑州市民,都希望能保留住原路名。

  在多方申诉无果后,今年9月8日,郑州市金水区祭城社区5名居民(原祭城镇村民),状告郑州市人民政府,要求撤销决定、改回原路名。目前,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

  祭城的地名来源于古“祭国”,“祭国”作为一个城邦国家,不光在郑州历史上,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这里商代叫“祭国”,周代叫“祭伯城”,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祭字古音为“zhài”,后来“祭城”的“祭”转音为“zhà”。2013年,祭伯城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广义说,2013年9月11日,郑东新区派人召集居民代表征求意见,把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当时参加的代表都不同意。但是在2015年5月底,一夜之间,我们发现祭城路的路牌全换成了平安大道。”

  【更名之争】 一场公权与民意的博弈 

  对于朱广义提到的祭城路更名的事,《河南商报》在今年6月1日起,曾进行过连续追踪报道。6月1日当天,商报以《专家:祭城路改名割断了郑州文脉》为题,报道了郑州市一众专家对改名的反对。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作为郑州市地名专家,表示曾参与市政府的讨论,与会专家都反对改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安国楼称,祭城路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郑州历史上来讲,如果祭城路没了,郑东新区就成了一个没文化的地方;郑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子文更是认为,这次改名,违反了《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

  其后,省内媒体纷纷跟进。有媒体网上调查显示,85%以上的人对改名持反对态度。

  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随后做出回应,称改名征求了沿线单位和居民的同意,并称“祭”字辨识率低,改名的目的是方便外来客商,未来将建一个“祭城公园”或“祭城广场”以示纪念。而郑东新区也表示,将重新把社区内的一条路命名为“祭城路”。

  相关部门:程序已走完 改回去可能性不大 

  舆论平静过后,祭城社区的居民们却并没有到此为止。

  朱广义说,最初,他们只是想着,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个名字重新改回去。

  为此,他从6月中旬起找相关部门讨要说法。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居民并不同意改名,政府不尊重民意,强行改名是违法行为。

  他们最初找的是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称,改路名是郑东新区提出来的,调查显示沿线大部分居民和单位都同意,第一手材料都在他们那里。

  朱广义随后又找到郑东新区社会事业局。他想看看,相关部门声称的“征求过民意,大部分居民和单位都同意”,都是谁同意的?

  对方称,被调查的有郑州市儿童医院、颐和医院、海文幼儿园、郑州四十七中和河南农业大学等。

  朱广义开始挨着找这些单位。有的声称不知情,有的声称自己单位原本登记的地址就是“龙湖外环路”或者“黄河东路”,祭城路改不改名,跟他们并没有关系。

  昨日,河南商报记者见到了这份调查问卷的复印件。复印件有120份,居民意见均是简单在“同意”下面打了个钩;单位意见都盖有公章表示同意,包括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几所高校,以及附近医院等,但是河南农业大学的意见是“希望改成学院路或者龙子湖大道”,颐和医院的意见是“希望改成颐和大道。”

  朱广义说,这份调查问卷涉嫌造假,笔迹明显出自同一人;而他收集的3000多份居民签名的反对意见上,都有大家各自的签字和红手印。

  其后,朱广义再次找到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和郑东新区社会事业局,对方均称,程序已走完,名字再改回去,可能性不大。

  【诉讼进展】 郑州市政府提交答辩状 

  9月8日,朱广义和同住一个社区的居民李启顺、贺发群、朱狗妞、宋新安5人,将郑州市人民政府起诉至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撤销改名决定,恢复“祭城路”原名。5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均是祭城社区老居民。

  这份诉状是朱广义自己写的。理由是郑州市政府的改名,违背了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以及《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由于几个人都没有多少文化,这份诉状写得极其简单。朱广义说,他们岁数大了,不好找活儿,平时都是打点零工,请不起律师。为此,他四处搜集资料,自学法律。

  此案在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今年9月30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提交了答辩状。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郑州市政府的答辩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答辩:

  一、祭城路更名与原告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认为改名并未侵犯原告的人身权、财产权。

  二、为避免“一线多名”及方便外来者,更改路名征求了大多数群众、单位的意见;并称,更名事宜在地名网上公示,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不存在违规。

  三,此次更名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较于郑州市政府提供的厚厚一叠条例清晰的证据,朱广义的诉状显然有些单薄,但他依旧信心满满:“电视上说了,让每个公民都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为这件事,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商报声音 征求民意不能随意 温江桦(河南商报评论员)

  祭城路改名,政府答辩状给出的支持理由有三:避免一线多名、方便外来者、大多数群众同意。那么,就一一来看。

  避免一线多名,简单啊,为什么不统一改成祭城路呢?“祭城路”这个名字,历史久,有内涵,不比“平安大道”这么老掉牙的名字强?

  于是,政府相关人员解释:为了方便外来者。一个路名,能给外来者带来多大的便利?哪个城市没有点儿自己的历史,“祭城路”这个名字能提示外来者,郑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的内涵。改了,也就没了。也许,有人觉得这个路名不太吉利,倘若心存正道,行事方正,一个路名能妨碍什么?

  《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里有规定,除非违规,想要更名,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祭城路改名,就是有关方面提出来的。想要当地群众同意,就要征求民意。政府说,沿线大多数单位、居民都同意。结果呢,讨说法的居民发现了有猫腻:有的单位不知情,有的单位跟改名毫无关系,征求的意见只有120份。

  看看其他人征求的民意吧。讨说法、把政府给告了的居民,收集了3000多份当地群众签名的反对意见。6月2日,有媒体在官微上调查,截至当晚7点,共有441人参与投票,385人觉得不应该更名,占到了全部人数的87.3%。这个调查范围不局限沿线居民,大了些,但也反映了不少郑州市居民的心态。

  祭城路更名,“民意”同意得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里面,民意是不是被代表了?真想调查民意,就应该拿出诚意。数量稀少的纸质调查问卷,不仅封闭,而且容易被操纵。因此,想要平息祭城路改名风波,不仅得让专家论证,从合理性上站住脚,还得来一场透明、公开、大范围的民意调查,从民主上站住脚。

责编: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