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采集11省29市35封家书送学生 全班看信"泪奔"

2015-11-30 09:12 来源:扬子晚报

图:陈佩沛老师送给同学们并让大家“泪奔”的35封家书。文卿 摄 

  35封家书,约10500字,来自全国11个省29个市35个家庭,历时两周的收集——这是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科14班班主任陈佩沛老师,在感恩节前夕为班上的学生准备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收到这样的礼物,同学们几乎都哭了,有的人甚至当场抽泣。

  35封家书背后 

  给家长打电话发现问题:大学生与父母交流太少 

  陈老师在带班的时候非常注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平时她会经常给学生家长打电话了解情况,以更好地引导每个学生的成长。而在打电话给很多家长的过程中,陈老师感受到大部分学生与家长平时疏于沟通交流:“很多家长接到我的电话,了解到我是他们孩子的班主任之后,还没等我说接下来的话,就立马问我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是不是惹了什么麻烦,这让我感觉他们平时可能很少联系,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担忧,绝不仅限于他们口头上对孩子们的唠叨。”

  陈老师多次寻求方法想让班上的学生注重与家长沟通,但是很多口头上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于是她决定在感恩节的前两周开始给35个学生的家长挨个打电话,希望他们可以用短信或邮件的方式给孩子们写一封信,说一说平时难以说出口的话。

  电话收集35封家书,有期望也有无奈 

  在收集这些信的时候,陈老师坦言过程并不简单:“有几个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识字,他们问我可不可以他们口述,我来为他们记录,于是他们一句一句地说,我帮他们打印下来。”她表示,这些家长虽然懂得的词汇并不丰富,说出来的话都是普通的问候,但是他们口述的时候一字一顿、掷地有声,有的电话一打就是很久,这让她感觉到了家长对孩子们溢于言表的关爱与期望。

  “我们班还有一个学生来自新疆,她的父母只会说维语,在我打通了电话之后发现语言不通无法与之交流,我便自己给她写了一封信,虽然一个班主任比不上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但是我希望在离她的家乡非常遥远的扬州,我可以成为她的一个依靠。”陈老师说起了一个“特殊”的学生。

  而最棘手则是一些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些矛盾,“我们班一个男生因为高中时候爸妈管他管得太紧,以至于跟他们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他的父母知道有这样一个可以给孩子写信的机会之后,虽然很高兴,但是也忧心忡忡,害怕孩子不愿意看他们的信,或者会因为这封信措辞不合适而加深对他们的误解。我开导了他们很久,他们才愿意写一封信,希望可以解开这个心结。”陈老师表示,这位同学的父母写的信更像是一封和解信,在字里行间的深深愧疚中,她也感受到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无奈和那一颗期望孩子快乐的心。

  催人泪下的效果 

  特别的感恩节班会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落泪 

  在感恩节前夕,陈老师将这35封信全部打印了下来,并亲手一封封装进了信封中。在感恩节当天,她召集班上所有的学生开了一堂班会课。班会课的开始,她在屏幕上打出了几个问题: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天吗?你知道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是哪天?你一周给父母打多少个电话?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你做过让父母最伤心的事情是什么?她让学生们在纸上写下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室里一片寂静,她将这35封家书发给了学生们,并播放了歌曲《传奇》。

  “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脑海……”李健空灵的声音与一阵拆信件的声音交织过后,教室里开始有了抽泣的声音,当所有人都看完了父母写的信之后,几乎每张桌子上都多出了一团揉皱的、湿漉漉的餐巾纸。“当你们忙着成长,忙着学业与生活,当你们花了大把的时间在游戏、玩耍的时候,你们有想过自己的父母正在过怎样的生活?”说完这些,陈老师也想起了自己卧病在床的父亲,随着学生们一起掉下了眼泪,“很多时候你们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在无意义的娱乐之上,而你们却吝惜一点点与父母交谈的时间。我们不要等父母很老了之后,再懂得珍惜。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很火,喜欢一个人,就会在洗澡洗一半的时候擦干手回那个人的信息。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的父母洗菜、烧饭、洗衣服的时候,听到电话铃响,会以为是自己的孩子打过来的,然后擦干手急忙去接电话呢?”陈老师的话使整个教室都陷入了沉默。

  最后她布置了一项“感恩节作业”: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回信,对他们说说自己的近况,不要吝惜地表达一下你们最真实的感情,第二天统一寄给自己的父母。“希望你们可以借此机会把上了大学以后与父母疏远的那些距离填补回来,并且能在今后常想起自己的父母并与他们多加联系,即使是每天一通简短的通话。”

  建立全新家校联系制度 每天提醒学生与父母通电话 

  对于陈老师来说,仅仅一封家书是无法完全做到让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完全地拉近。陈老师表示,她将会建立一个家校联系制度,不同于中学时代监督式的家校短信平台,她所说的制度是一种督促。她将班级学生分组,设一个组长每天定期提醒他们要与父母通电话。而这样的提醒并不是强求,只是告诉他们,如果在这个时间段是空闲的,可以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说一说近况,问问家里有没有什么事情。

  “来自家庭的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绝对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家庭的环境造就了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大学也许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知识与科学素养,让他们的视野更高,但是善良、真诚、努力这些源自于生命最根本的品质,我们是无法教给学生的,在这方面,家长们对孩子的潜移默化才是至关重要的。”陈老师说:“离开家不等于脱离了家庭,我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意识到这一点。”(通讯员 顾文卿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咏)

责编:刘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