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爆款

万隆独家揭秘:双汇如何三年还清50亿美金并购贷款

2017-03-20  来源:鉴闻信息

0

  随着经济全球化提速,中国企业整合全球产业链网络的商业需求日益强烈,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但与此同时,在大批企业走出去后,诸如跨国管理等通病亦暴露于外,这也让外界在双汇意欲拿下史密斯菲尔德之初,便对其巨额并购资金以及杠杆率产生担忧。时隔多年,双汇以“世界500强”宣布了“答案”,万老爷子的深厚功力也在这场全球瞩目的跨国收购中得以再次验证,而双汇此举亦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范本。

  “当初双汇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时,不少学者专家都不看好。但事实证明,通过并购双汇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里唯一的一家食品类企业。”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仅直面回击了当初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时引发的质疑,还透露了 “十三五”期间已经有了新的计划,要做出大文章。

  彼时,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成为当时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赴美投资案。在成为世界行业巨无霸的同时,不同声音亦随身而来——专家、媒体都有几分担心:钱从哪里来?能不能还得上?收购后能不能“站得稳、管得住、运营好”的声浪不小。

  在此次媒体采访中,双汇掌舵人万老爷子给出了答案——

  “虽然我们花钱很多,实践证明,收购是很成功的。首先是中美协同效应发挥得很好。第二是并购时银行用资的50亿美元债务三年还完了,杠杆率已由当初收购时的2.5倍降到了今年年初的40%。第三是我们又轻装上阵了。第四是史密斯菲尔德迎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第五是中美协同效应对中国双汇降低成本、实施双品牌运营、调整结构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利益。万隆用征询的语气道:可以说这个收购是成功的吧?去年,我们还拿到了一个世界500强,这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独一无二的世界500强。

  经过时间的检验,双汇此次收购案,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豫企实力的增强,视野也更加高远,不仅是双汇,更多豫企以收购、出口、工程等方式活跃于国际商务舞台,虽走出去的方式各异,但却反映出企业在本领域的实力与江湖地位,也成为外界了解豫企的一个窗口。

  走出去的豫企不在少数——

  比如,征战全球的宇通客车。近年来宇通在成功布局南美的同时,还成功“打入”欧洲。去年9月,李克强总理就曾表扬宇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典范”。宇通2016年半年报显示,已实现海外营收超21亿元,较上年增长21.48%。

  比如,买买买的洛钼集团。以26.5亿美元收购自由港集团拥有的刚果(金)铜、钴矿;以15亿美元收购全球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位于巴西的优质铌、磷矿等;

  还有,老牌豫企森源集团,在去年12月发布公告称拿下4亿美元刚果国家电力工程大单;

  ……

  豫企走出去的大背景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浪潮。 过去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增长。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整合全球产业链网络的商业需求日益强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快速增长。

  近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副部长王受文、副部长钱克明就“改革开放调结构 创新驱动促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针对部分舆论认为,随着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外汇储备下降比较快的情况下,中国可能要“降温”,不鼓励对外投资的说法,商务部部长钟山认为,这个舆论是不准确的。

  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的竞争和合作。现在应当说我们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绝大部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表现是很好的,是深受投资国欢迎的。

  钟山介绍,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实现销售额总计达到1.5万亿美元,向所在国交税400亿美元,聘用外国员工150万人,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发展是好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量的企业走出去存在着盲目的、非理性的行为。主要指的是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实力,也没有经验,到境外投资和发展就难以为继,经营管理上都出现了困难和问题,有的企业已经付出了代价,有的甚至给我国的形象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商务部对盲目的、非理性的投资是不鼓励的。不仅不鼓励,还要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

文章关键词:万隆;揭秘;双汇;贷款 责编:王丽萍

炸闻

爆款影音

陈泽民:三全集团董事长 陈泽民:三全集团董事长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